7月22日13时07分,浙江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超低轨道试验卫星“乾坤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超低轨道空间距离地面150千米至300千米左右,目前暂无航天器长期驻留。“乾坤一号”的发射应用使多项超低轨道关键技术和试验任务首次得到验证,填补了我国超低轨道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为后续超低轨道空天智能飞行器的型谱化研制铺平道路。
该公司是国内首家布局超低轨道空天智能飞行器的航天创业公司,研发中心位于杭州,在诸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建立了空天智能制造基地。
“乾坤一号”的入轨高度为500千米,未来将根据任务需求,在300千米、268.13千米、250千米的轨道高度完成超低轨道长期稳定飞行业务,最终到达200千米以下的轨道,突破太空极低轨道高度完成短期飞行业务试验。
民营企业勇闯航天科技“无人区”,是浙江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布局取得的成果。
2021年,浙江发布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浙江在《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将空天信息产业定为优先发展的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之一。目前,浙江诸暨、嘉兴、湖州、杭州、台州等地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初具。前不久成功入轨的世界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就是在嘉兴和湖州生产的。
“浙江省、诸暨市在人才引进、股权融资、场地租赁、研发补贴等方面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该智能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郭世亮告诉记者,选择落地浙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该智能科技公司预计于2024年具备年产200颗高品质智能遥感卫星的总装、集成与试验能力,下一步将面向不同应用需求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与组网应用。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领域,赛思倍斯研制的超低轨道卫星对地遥感观测分辨率将优于0.3米,并将通过星座组网,实现信息的精细、快捷、高效获取。
浙江民营航天屡创佳绩是浙江创新生态的一个例证。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幺周石认为,民营航天“领头羊”企业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浙江,将有力带动航空航天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并有望结合浙江已有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兼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