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7月19日发布,如何理解?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意味着什么?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层逻辑?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杂志重磅推出“浙商潮评·十论”系列。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11亿,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就业近3亿人,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个体工商户发展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在去年10月国家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后,近日中央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又进一步从优化“个转企”相关政策、健全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欠款、搭建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加强政策解读引导等多个方面,对推动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这都释放出十分强烈的信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个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发展信心、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个体经济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不断出台扶持引导个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个体工商户得以迅速恢复、发展和壮大。1980年,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浙江温州诞生。1990年,我省个体工商户登记在册数首次突破100万户;2022年底,浙江已拥有个体工商户604.4万户,每11人中就有一个是个体工商户。特别是近十年里,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但我省个体工商户登记总量和注册资金总额年均增长率却达到9.4%与18.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阶段,显示出我省个体经济巨大的韧性和强大活力。
个体工商户作为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从业者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修理等民生服务行业。近年来,随着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全面深入实施,网络直播、微商电商、新媒体等“新个体经济”层出不穷,我省在新兴服务业中的个体工商户数量也呈迅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2020至2022年,我省科学研究和技术、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年均分别增长高达51.6%、41.6%,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势头。同时,线上经营快速发展,全省130万网络经营主体(平台内网店),个体经营者(含自然人网店)超过100万户,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三。我省个体经济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中最基础、最广泛、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工商户是企业家的摇篮、是中小企业的培训班、是创业创新的大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有相当一批企业家,最早就投身于个体工商户经营,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仅完成了最初的物质资本积累,而且完成了组织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浙江的很多著名企业其前身也大多是前店后厂的个体作坊,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反复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才逐步成长起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浙江千千万万的个体经济从业者也始终秉承了“四千四万”的浙商精神,不怕吃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行业竞争中求生存、在市场需求中抓机遇、在政策支持中谋发展,不断汇集成为浙江创业创新生生不息的强大洪流和巨大力量。
当然,受当前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的影响,我省个体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出现了利润空间不断挤压、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发展信心明显下滑等诸多问题。为此,今年我省及时出台了《全面贯彻<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推动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政策措施,全力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持续发展。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心关爱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为个体经济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7年,全省在册个体工商户总数将超过700万户,新增就业岗位 300万个,吸纳就业达到1600万人以上。个体工商户将在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