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州市椒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区”创建工作,建立协调机制,成立“无废城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域推进“无废城区”建设。不久前,椒江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全域“无废城区”。
“蓝色循环”赋能海洋绿色发展
推进“无废城区”建设,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此,椒江高标准编制《椒江区“无废城区”建设实施方案》,系统构建“无废城区”制度、技术、市场及宣传体系,谋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出台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多项工作制度,将任务细分到各单位(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将“无废城区”建设纳入美丽椒江考核,全面压紧压实建设责任。
在椒江中心渔港,渔民卸载鱼货的同时,也卸下大袋的废弃渔网、塑料瓶等海洋塑料垃圾,用于回收再利用。
“这些海洋塑料垃圾经过回收、加工与处理,能制作成为手机壳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售出后的收入还能反哺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渔民。”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综合科(土)负责人王敏说,这就是椒江打造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
海洋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海洋污染物治理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无废城区”建设新的方向。
“如果仅以政府补贴,难以长久,只有把海洋生态治理的困境变成群众、企业共富的红利,才能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王敏说,在“蓝色循环”治理模式下,通过建立实体化收集网络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海洋污染物收集、运输、再生、高值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走出海洋生态治理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的新路。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除了破解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难题,全域垃圾分类也是椒江建设“无废城区”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日,记者来到椒江白云街道万家华庭小区,这里是椒江区最早推广“两定四分”模式的小区。目前,小区有两个固定投放点和一个流动投放点,每个分类亭配备一名专职督导员。
“‘撤桶并点’后,社区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的垃圾分类模式。”广场社区主任阮善华说,他们定期开展业委会、物业、社区三方协商会,落实楼长责任制、居民监督制,鼓励“分类”积极分子,带动家人、邻居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如今居民投放准确率达到90%以上。
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椒江以全域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为具体抓手,持续强化顶层推动,巩固深化“扩面提质”,提升优化环卫体系,从严细化监管执法,实现物业小区、无物业小区100%实施“撤桶并点”,易腐垃圾100%分类收运。
此外,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也是“无废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固废法的修订,高昂的罚责使得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开始进入企业视野,成为关乎企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椒江区以危险废物实际管理人员为重点,从制度化、数字化、服务化出发,率先实施危险废物管理人员资格证管理工作。
2022年7月,椒江区民营企业环保培训学院首期危险废物管理人员资格证培训班顺利结业。30家重点企业,51名企业环保负责人或危废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考试,被授予首批危险废物管理人员资格证。
在线下培训班学习的基础上,椒江区还依托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系统,探索构建线上学习平台,鼓励企业组织人员开展线上学习和集中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环境保护意识。
王敏说,随着“无废城区”创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危险废物安全管控,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如今椒江正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城区也在全面绿色转型。”(谷尚辉)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院长(之一)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