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是所有父母都要面对的育儿课题。1月9日、11日、13日,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联合甬派APP,特别推出“家校社共育,护学生成长”专题论坛,围绕小学、初中、高中亲子沟通开展系列讨论,为家长提供场景化、可实操的建议。(1月16日《现代金报》)
生活中,总有不少父母觉得和孩子交流难、沟通难、相处难,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令父母很是头痛。比如,有的孩子动辄与父母顶嘴,双方摩擦不断;有的同住一个屋檐下,父母和孩子的心却很远;有的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沟通时讲不到两句话就会开吵,还会出现“冷战”现象,等等。
其实,这些都属正常现象。众所周知,孩子也是一个“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和观点,如果父母还是一成不变地按照“老办法、老套路”与孩子交流、沟通和相处,那势必会出现以上种种情况。
先以顶嘴为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其次,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探究孩子顶嘴背后的心理根源。孩子顶嘴不一定是坏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意见,通过良性沟通,共情孩子、理解孩子,才是父母在孩子“顶嘴”时最需要做的事。要准确地理解孩子,就需要做到无条件信任、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避免三个雷区:第一是场合雷区,家长要把孩子当“人”,一定要尊重他的自尊需求,当有外人在或者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记得不要急于沟通。第二是情绪雷区,当心情不佳时,家长不要急着沟通,等静下来后再找合适时机。第三是状态雷区,当孩子过于激动或者疲惫不堪的时候,家长要先接纳,平复孩子的情绪后再沟通。
再以沟通难为例。大多数亲子沟通不畅的背后,是因为孩子感到父母太专制、强势,自己不被理解,父母喜欢用控制化的语言来说话。或者在沟通中充满批评、指责、讽刺和嘲笑,自己不被接纳。抑或是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审问和怀疑,自己不被信任。还有,孩子觉得父母太唠叨,说教,自己不被重视,等等。孩子觉得自己如此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不被接纳,不被信任,岂能和父母“好好说话”呢?
最后以“冷战”为例。父母和孩子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大多是语言沟通上出了问题。很多父母在亲子沟通中存在“命令”和“安排”,引发孩子的抗拒和叛逆。如果父母学会沟通的四个环节——“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那么,就一定能有效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比如,在这四个环节过程中,父母做到全程心平气和,没有任何指责、唠叨和强势的禁止,而是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尊重了孩子的内心需求,这样孩子会更愿意接受。
和孩子“好好说话”需有“父母智慧”。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能学会用心去倾听,主动去理解,就一定能化解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难、沟通难,相处能等问题,从而让和睦、和谐的亲子关系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