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谋划和推进。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稳步落实,为基层干部卸下了“包袱”,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
基层减负的核心在于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过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抓落实。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也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中央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并出台了一系列硬杠杠和硬举措,为基层减负工作定下了基调。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为基层减负。从精简文件、会议,到优化考核体系,再到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每一项措施都直击基层干部的“痛点”和“累点”。这些举措不仅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更让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减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力戒形式主义的攻坚战、持久战。要巩固和拓展基层减负成果,就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对“病根”靶向施治。这既需要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率先垂范,也需要各级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层减负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真正让基层干部受益,让群众满意。同时,基层减负还需要注重实效,避免走过场、搞形式。要真正把减负做到基层干部的心坎里,就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防止反弹回潮。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只有真正为基层减负松绑,才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谋实事、解难事、干大事,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基层减负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李菊)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