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那个穿针引线的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要当好“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干部“走心”换群众“安心”。
吃透政策,当好“宣传员”。政策知晓度高不高,还要看宣传政策者讲得好不好。上级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受限于文化水平,部分群众面对严谨的公文术语难免有些“望而却步”。基层干部要吃透政策文件,弄清楚政策的精神实质,将书面文字转变成百姓听得懂的口语。遇到群众咨询政策问题,尽量举例子、摆事实,用浅显的大白话把政策介绍清楚。基层干部要当好“宣传员”,通过不断入户宣传惠民利民政策,让百姓享受到政策红利。
用心服务,当好“服务员”。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无论是办理证件、调解纠纷,还是落实惠民政策,都要做到热情服务、高效办理。例如在办理业务时,为群众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避免群众多跑腿;面对群众的诉求,耐心倾听,及时回应,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基层干部要当好“服务员”,用自己的真心、细心和耐心,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耐心倾听,当好“调解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也多种多样。在基层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处置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老张和老罗因为耕地界限闹矛盾”“兄弟之间因赡养老人问题而闹矛盾”“夫妻之间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当好“调解员”,深入群众,与群众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反复做思想工作、把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通过点滴细节赢得群众的认可,每一件小事的妥善处置都关系着群众们获得感、幸福感,是打通便民惠农“最后一米”的必要之举,更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保障。基层干部想要赢得群众的真心,就要时刻关注群众所急所盼,回应群众所思所想,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和“暖心人”。(贵州省镇远县蕉溪镇人民政府 罗凤芝)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