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强化基层党建则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只有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才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开辟基层发展的崭新局面。
以组织建设为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健全完善的党组织体系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根基。在村(社区)层面,要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拔到关键岗位,发挥“头雁效应”。以换届选举为契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吸纳返乡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充实到班子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提升班子整体战斗力。
同时,优化党组织设置,根据产业发展、社区网格分布等实际情况,灵活设立产业党支部、网格党支部等,实现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打造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让党组织有场所议事、有阵地服务,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党员管理为本,锻造过硬先锋队伍。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加强党员管理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注重从致富能手、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新党员管理方式,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服务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等情况量化积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成为群众身边的一面旗帜。
以服务群众为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群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做到精准服务。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征求改造意见,协调施工单位,解决改造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此外,创新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开展网上办事、政策咨询、意见反馈等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同时,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协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党建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
基层党建工作任重道远,但意义深远。只有持续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在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让基层大地处处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撰稿人:罗莹 单位:桐林镇人民政府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