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肖炎方 >

靖州锹里地区所唱的歌为何叫做苗族歌鼟(2)

2018-07-31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我就自己的了解和理解,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信口开河向他说了一大通,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他信不信服。

后来,静下来认真沉思,我觉得“红豆潘”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也是多数不懂苗族歌鼟的人想要弄明白的疑问。是啊,靖州锹里地区所唱的歌为什么要取“苗族歌鼟”这样一个拗口的名字呢?

靖州锹里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黔两省交界之地,地域相当广阔,不但有苗族,也有侗族,不仅苗族唱这种曲调的歌,侗族(比如三锹乡地妙,藕团乡新街、潭洞、大溪、塘龙、团山等地)也唱。贴切地说,这里所唱的歌,应该叫“锹歌”。

尤为重要的一点,这种歌除了饭歌调、少数童谣用苗语来唱外,其他的腔调都是用一种叫“酸话”的语言来演唱。这种语言不全似当地汉语方言,也不全似苗语、侗语,只有这种非汉、非苗、非侗同时又似汉、似苗、似侗的与众不同的语言,用来唱歌才顺口、易学。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把锹歌称之为苗族歌鼟的确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嫌。

所以,有人对锹歌的命名产生质疑,也是不无道理、可以理解的。于是,通过反复斟酌,我觉得自己既然那么喜欢苗族歌鼟,对苗族歌鼟也有较深的认知,很有必要对苗族歌鼟的来历再写一点文字进行补充。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言,希望对苗族歌鼟的“外行”们有所帮助。

其实,锹歌称为苗族歌鼟的时间并不长,以前锹里人直接就叫唱歌,外地人则说是苗歌,直到这种歌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才有了苗族歌鼟这个神奇而古怪的名字。

过去,在漫长的岁月中,锹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就是锹里人在日常生活和做好事、办喜事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而已。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被一些专家学者如贺绿汀、白诚仁、吴宗泽等音乐大师发现、推荐,并得以传世,被誉为“民族瑰宝”“天籁之音”和“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自从申遗成功后,已经唱响五湖四海、神州大地,甚至漂洋过海、惊艳全球。

靖州三锹一带(也称锹里地区。当时的三锹包括现在的新厂、平茶、藕团、大堡子等乡镇的一部分和整个三锹乡)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酷爱唱歌,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相互之间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成就了他们追求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 吴展团
 

(责编:吴元峰)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年关祝福 真的就有福
  • 黄晨灏推我挤进人民网
  • 理科尖子互评作文促求索
  • 全国中语趣约荆州
  • 全国中语借荆州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61:经典文坛网周年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55:2024我又高考作文坦诚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50:电力局书记朱国荣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49:沙市局长朱德彪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43:祝贺五壶肖族谱
热门排行
  • 1人人相互尊老师是崇高新风尚(1)
  • 2可与人斗,不可与天斗(1)
  • 3两会有啥事 栏目命名语病须改正
  • 4结伴出游须四有 一友难求
  • 5湖北荆州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涂圣权,促推荆
  • 6洪山嘴市场监管所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计量专项
  • 7洪湖岸边叶道山 教书育人笔生辉
  • 8也谈近处,才是人生(2)
  • 9罗玉兰请吃小碗领时尚
  • 10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4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