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望的提议下,一伙年轻人砍来一些青竹,做成了竹笛,但笛声不像泉水的滴水声。他们就把几根竹笛合起来,几个人一起吹,这样,吹出的声音就像泉水的滴水声了。
可是,每次都要几个人一起吹,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大家就把几根竹笛捆在一起,一个人也可以吹出很动听的曲调了。再后来,经过许多人长时间的摸索和改进,终于制成了多管芦笙。
芦笙究竟源于何时,产生在何处,不得而知,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传说。而流传于靖州锹里地区的是这样一个版本——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孔明平南蛮,征孟获。在孟获第四次被擒后,仍心里不服,对孔明说:“吾虽化外之人,不似丞相专施诡计,吾如何肯服?”
孔明回答说:“吾再放汝等回去,复能战不?”
孟获说:“丞相若再拿住吾,吾那时倾心降服,尽献本洞之物犒军,誓不反叛”。
孔明即笑而遣之。之后三战,孟获皆败于孔明。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肉袒谢罪。孔明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席间,见孟获腰间垂一簇短芦竹,笑问为何物?
孟获答曰:“昔时闷居朵思大王洞内,闻水滴之声,遂作芦管,以仿水滴声而吹以自娱也。”边说边解下递给孔明。
孔明接过,忖之良久,遂唤随军乐师,教他改进之法。乐师按孔明指示,改进了芦笙,将中土音律与蛮音相融谱成曲律,再按五行相生,太极八卦步另授以蛮姑,伴之以舞,遂成芦笙舞,相传开来。
传说归传说,但是,据文献却有记载,芦笙确实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而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今昔集·钓鱼城访古》一书中断言:“(笙之类乐器)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族,苗民间均备有芦笙”。
由此看来,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
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