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肖炎方 >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6)

2018-08-28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芦笙音域宽阔,乐声悠远,笙歌豁亮,令人回味;舞蹈干脆简洁,舞姿优美,步伐轻盈,让人陶醉。

随着芦笙手们弯腰拐脚,左右摇晃,系在芦笙上的红绸子飘带在空中上下飞舞,而姑娘们身着深蓝色绣花上衣、黑色裤子或裙子,捆根花带,戴着银冠、银圈、银环、银镯,一手拿根花帕、一手拿把花扇,踏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她们在欢跳中也会发出阵阵悉啐声,恰似芦笙声的和声,优美动听、如痴如醉。

好戏总在后头,活动尾声也是在踩芦笙中结束。这时,只见一名领队举着一面旗在前开道入场,排列整齐的一行男人吹着芦笙随后,身穿盛装的女孩和妇女紧跟其后。待走到指定场地,开道人将大旗往场中央一插,芦笙队伍围绕着大旗站成圆圈,男吹女踏,老少齐动,所有人都跟随芦笙乐曲走三步、退两步,前转转、后转转,慢悠悠、乐陶陶……

踩芦笙者力求每个动作都跟上曲调内容,错落有致、不紧不慢地徐徐而行。当踩罢一套完整的舞曲时,每个人立即围拢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大圆圈,象征为天人合一、和谐团圆的美好结局。

过来,芦笙被苗侗人民视为密友良伴,男子人人会吹,女子个个能舞。芦笙节除了举行盛大的踩芦笙活动外,还有交友、对歌、赛歌等民俗活动。

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也是苗乡侗寨男女青年喜结良缘的重要“媒介”。通过芦笙,能使少男少女互相了解,春心萌动,产生爱慕,结为伉俪。因此,每当风清月夜的时候,小伙子就会手捧心爱的芦笙吹一首婉转悠扬的爱情曲,姑娘们便心领神会、闻声而动、以歌传情,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今天,苗侗同胞以吹响芦笙来庆祝丰收、感恩时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阵阵芦笙声吹出了开心快乐,吹来了甜蜜爱情,也吹走了贫穷落后。

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大家纷纷掏出相机寻找心中最美的画面。许多游客也慕名远道而来,让苗乡侗寨成为了旅游景点。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据新街村党组织书记潘学文介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很多的歌友、村组自发出资举办歌会、节庆等活动。昔日“滥泥冲”,今日“新街寨”!本次芦笙节对增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吴展团)

 

(责编:古基坤)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年关祝福 真的就有福
  • 黄晨灏推我挤进人民网
  • 理科尖子互评作文促求索
  • 全国中语趣约荆州
  • 全国中语借荆州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61:经典文坛网周年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55:2024我又高考作文坦诚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50:电力局书记朱国荣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49:沙市局长朱德彪
  • 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43:祝贺五壶肖族谱
热门排行
  • 1人人相互尊老师是崇高新风尚(1)
  • 2可与人斗,不可与天斗(1)
  • 3两会有啥事 栏目命名语病须改正
  • 4结伴出游须四有 一友难求
  • 5湖北荆州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涂圣权,促推荆
  • 6洪山嘴市场监管所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计量专项
  • 7洪湖岸边叶道山 教书育人笔生辉
  • 8也谈近处,才是人生(2)
  • 9罗玉兰请吃小碗领时尚
  • 10评论家肖炎方讲故事4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