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结构分明。棚顶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虽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仍然坚不可摧、岿然不动,实在叹为观止、令人称奇!
风雨桥既方便行人过往歇脚,也是迎宾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但是,这不止是侗族的独门绝技,也是苗、壮、瑶等民族引以为豪的一种交通平台和娱乐场地,是民族建筑物的瑰宝和奇葩。
风雨桥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种奇特的建筑兴时于汉末至唐代。而关于风雨桥的来历,在民间还广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老的时候,侗家住在半山坡上。有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培冠。
他们夫妻十分恩爱,常常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培冠长得非常漂亮,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得跃出水面来偷看。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干活,也顾不得这些了,一同往寨前大河湾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央,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刮得布卡睁不开眼,妻子“哎呀”一声跌进水里。布卡睁开眼一看,不见妻子,知道被刮下河去了,就一头栽进水里,潜到河底。
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一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跑来帮他,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培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湾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
上面人们心急如焚,下面形势万分紧急。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后生,要培冠做它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它便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
众人胆战心惊!
花龙来到布卡所在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算是打招,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骨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中化作一团乌云。
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了原形。哪曾想,原来是鼓楼顶那么大的一只黑螃蟹。
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在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接二连三几次三番,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就摇摇晃晃地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
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了河中。花龙追进水底,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再也看不见螃蟹露面了……
后来,在离河湾不远处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据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为螃蟹石。
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 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