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炎方(湖北荆州)
沙市中山公园,由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题写园名;据说是全国面积最大。前几年,全国中山公园代表,曾在这里聚会迎接庆祝纪念其重孙女捐赠孙中山铜像。
逢年过节,平时,我在公园走路,看见东北角的春秋阁下孙叔敖墓碑前摆放着几束鲜花,几束野花:油菜花、栀子花、菊花等。看得出,有的是专门从花店买来的,有的却是临时从附近采来的。我平时还看见,父母带着子女,爷奶牵着儿孙,在碑前鞠躬。
春秋阁是关公夜读“春秋”的地方,中山公园的最高点,是挖便河挖江津湖的淤泥填起来的。春秋阁下,高台周围,半铺半卷着大型石刻,像翻开的史书,镌刻着孙叔敖人物文字故事。虽已熟知,我仍然驻足,细读,或是闭目,凝神,让石刻吻合记忆,让记忆重新石刻。
老朋友说,孙叔敖在沙市还有一处遗迹----“蛇入山”。沙市没山啊?可长港路和江汉北路交叉处那儿确实有个地名“蛇入山”。我当即乘38路去瞻仰,祭祀。哦,“蛇入山”只是一块高地,土坡。因为李南杰老师住那旁边,后来我多去次,总要对着“蛇入山”弯腰,礼拜。
孙叔敖少年时,曾遇两头蛇;时俗认为:见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于是,他斩杀了这蛇,断了祸根,埋入这高坡。他勇于自我牺牲,完全彻底为民,除恶务尽,其品德为人民所赞佩,因此有了 “蛇入山”……
我惊讶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诞生和成长圣贤的宝地。圣贤之所以成圣贤,也是这一串串足迹,才走出了他的高度。有段时间,我坚持锻炼,每天下午在公园走一大圈,必经江津湖边,环绕,凭吊,洗礼。
孙叔敖是平民宰相,水利专家、改革家、杰出军事家等,帮助楚庄王兴楚称霸,被《吕氏春秋》称为“楚国之幸”;被司马迁《史记》尊为“循吏”第一。他积劳成疾, 病逝他乡, 年仅38岁。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连棺椁也没有。有成语“优孟衣冠”为证;前几年,荆州汉剧团曾将其排练,在凯乐大剧院演出,欧弟送票给我。那故事催我泪下,催人奋进。
央视曾报道:轩辕黄帝公祭大典在陕西皇陵举行。吾祖赫赫,伟业煌煌。荆视曾报道:各界人士及学生代表,在公安县孟家溪镇“三袁村”墓园,举行公祭活动,缅怀先贤,弘扬公安三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大家还在墓前吟诵自撰祭联,表达悼念之情。
《孟子•告子下》说“孙叔敖举于海” ,初中课本释为“孙叔敖在海边被举用”。 我教书几十年,近两年才知荆州日报有人考证说,这个“海”就是荆州海子湖。
由中央电视台出品,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播出“家国”之“第一循吏孙叔敖”。由中国爱华影视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博延文化传媒和荆州市文投等单位联合出品40集电视剧《楚相孙叔敖》,精准还原了楚国时期的社会及人文风貌,展现了孙叔敖本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张居正故居有几拨后人,孙叔敖海子湖边有孙家村,他们自然要自豪地祭祀祖先圣贤伟人。除了公祭,就是族祭,家祭。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了。
孙叔敖墓碑前,几束鲜花、几束野花,因为有文化家庭是专门有准备去的。1980年代,我还在庙兴村教民办小学;岳父给我一辆自行车,我就专门驼着儿女,骑20多里,到中山公园,拜烈士纪念碑和孙叔敖墓碑,只可惜当时缺一点献花的仪式感……
可能墓碑太小,太不起眼,有些人并不知道。我后来是去了中山公园,到了,才看见的。但无论哪一种,他们都献了花。有的虽没献花,却驻足,默哀。敬意,崇拜,不分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都能油然而生,这就是伟大人民伟大民族的伟大力量。
“一个不崇拜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那么崇拜英雄伟人,则是一个民族存放和聚集精神的寄托与脊梁支撑的钙质。各界干群集体祭扫,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祭无名烈士,酬英雄壮志,国家民族的脊梁就更加强壮硬朗。
个体人民没有公祭的规模,却又超出了家祭的范围,慎终追远,凭吊怀古,祭祀民族公共的文化名人和历史伟人,崇拜智慧、公正、伟大,就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守护民族精神家园,存放和聚集脊梁的钙质,高耸着闪亮着民族力量。
吕氏《春秋》赞孙叔敖是楚国之幸,司马迁《史记》扬他是循吏第一,都侧重于国。小不点我我从他“蛇入山”为民角度看,在这里尊他为人臣楷模。
每每路过“蛇入山”及所有英雄圣贤伟人墓碑,我都心仪,注目,驻足,鞠躬,礼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