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炎方(湖北荆州)
大肖台几百户人家,坐北朝南,好长好长一台。东半台北边里把路,有个小横台,六户人家。周边,绿的棉苗,青的秧苗,粼粼的水波。早、中、晚三季水稻,长年都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有水就有鱼,而且是鱼窝子、鱼坛子,鱼的王国。
那里仅两个小男生:周家亮、周后仁。他们熟悉,热爱,天天每每在田界子上转;哪里有鱼,哪里还有条什么鱼没捞起来,他们都一清二楚。
他们讲得令人神往。稍大些,寒暑假我领队到后面小横台上去查清洁,查水缸,查防火,看他们的住屋,地虽偏远,却也宁静。
荆楚习俗,“少年叔侄当兄弟”。周家亮晚辈,年少,却强壮;周后仁前辈,年长,却病体殃殃;但都像鱼鹰。
秋冬,他们到收割后的稻田里找洞,挖鳝鱼,准确无误。春夏,他们在界子边找洞,钓鳝鱼,手到擒来。
那天,后仁的钩动,老是动,就是钓不起来。家亮手艺可能高些,来帮忙。首先换新蚯蚓:新蚯蚓尾巴仍在伸缩,翻翘,挣扎,有动感;又朝它吐涎水,加重它浓厚的鲜气味,然后才伸进洞去。
那铁钩是用雨伞钢丝股子磨的,细,尖,又有韧性。钩放稳后,一边静静地等。没有浮子,全凭手感;有时丢开手,全看钩把儿细微颤动。稍过一会儿,若没动静,则偶尔用手指弹水“咚”“咚”响,又在口腔里弹舌头“嗒”“嗒”响,两眼紧盯着看钩把儿。
七搞八搞,钩把儿终于有动静了,可能咬钩了。家亮缓缓往上拉,感觉有分量,肯定已上钩,稳稳用力往上拖。就在出洞口那一瞬间,两只幼小的手,同时紧紧拐住了鳝鱼头颈,并且狠狠地盯着对方,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是我发现的!
是我钓上来的!
其中一个终于松了手,改了口:好好好,这次给你,下次给我。待同时转眼看猎物,竟然是蛇,也赶快放手,丟开,两人向远处逃去。
两边秧苗笑得前仰后合;远近稻子笑弯了腰,打哈哈。有高兴,提醒,表扬,鼓励:
水蛇没毒!水蛇毒很小!安全第一!先远离危险!生命最宝贵!
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勤劳,勇敢,可爱。我这“少年叔侄”,勤劳,智慧,独技,还合作,让步,友好,也有趣,可爱。
时代社会在发展进步。1970年代,小横台搬到大肖台,小横台消失了。2020年,荆州市开发区集中到杨场社区北港小区的高楼大厦,庙兴村消失了。他俩老叔侄,都已儿孙满有。周家亮与我同岁,真可惜呀,去年冬月因“新冠”已经走了,对我震撼很大;周后仁还健在。这应了一句荆楚谚语:病病歪歪年年在,无病无灾走的快。
春花酿酒,夏风入梦,秋月成诗。往事如昨,今已立秋,静待冬雪再煎茶。能感染和点亮他人的希望,是当今世界“十大奢侈品”之一。我这热情和善意现也“奢侈”一回: 请珍惜当下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