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炎方(湖北)
奋斗楷模
9月8日,荆州两辆豪华大巴,百多人,去赶山东淄博烧烤余热,更奔淄博“聊斋”而去。到山东,我专游一次,路过一次,这是第三次,去拜蒲松龄。
蒲松龄虽清代著名文学家,央视2022“大美中国看山东”,又走进“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诞生地。
淄博一个古老村落-----蒲家庄,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因一部《聊斋志异》饮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传递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蒲松龄一生考运欠佳,但上帝和人民从不亏欠任何一个人。蒲松龄这个人物,具有丰富而强烈的现实意义;他是底层终身奋斗的楷模。
终身进取
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从青年开始考科举,连续考了44年,直考到71岁古稀之年,4年后病世。
今人,世人,几人能坚持考到71岁?“论语”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分辨出真假,判定出是非;到了七十岁,便能做到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越规矩。
民间有人鼓吹“人过三十五,半头进了土”,过早停止了奋斗。“船到码头车到站”,自慰停止的心理广泛存在。
今人倡导晚年做自己高兴的事,快乐的事,恐怕是听的“论语”吧。蒲松龄一高兴,一快乐,就做成了淄博遗产,山东遗产,中国遗产;那我们该怎样高兴?怎样快乐?
价值写作
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491篇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蒲松龄纪念馆有生前的文物和各种版本《聊斋志异》以及蒲学研究的论文、专著等。2006年5月25日,蒲松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写作价值,没人定论。同样以普法战争为题材,都德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就胜过众多中长篇小说。现代人已普遍意识到“亡文化比亡国更重要”,因为文化是凝聚民族的根、血脉和灵魂。
历史文化须不断注入新血液。前人、后人、今人,对地方,对家乡,对民族不断地贡献,就堆积了底蕴,积累了财富,拱抱了高度。
刀郎“罗刹什海”,就是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讲主人公马骥航海到罗刹国的奇遇故事。
今人对祖国财富,民族文化,要继承,要发扬。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就要去挖掘,去寻找,去筛选,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只要你我都做好了自己的事,而且还有人生最得意的事,又讲好了自己的故事,中国故事就有了更多的“血肉”。无论是历史、文化、民俗等各行各业,那就只等着后人来寻找,挖掘,筛选,或吸取吧。
多管齐下
蒲松龄边学习,边写作,边考边写;因生活穷困潦倒,教书授业为生,边教边写;都不是学好了考好了再写作。如果像荆楚民谚说的,“砍了树,捉八鸽”,还能捉到“八鸽”?成功的人,一般都在摸索中奋斗前进,在前进中摸索奋斗。
人人天天故事中
蒲松龄直考到71岁,并不怨天尤人,不骂爹娘,也不像“孔乙己”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柳泉本是一眼地下泉井,蒲松龄便在此设茶,待客,扎根,吸取,搜集创作素材。所以,他别号柳泉居士。
现在柳泉那里,神雾缭绕,仙气朦朦。游人朦胧其间,进入蒲松龄聊斋境界。
蒲家庄,小坡,梯坎,古木,清泉,游人如织,游在“聊斋”独立精神、侠义精神、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里,织在华夏丰厚的异彩纷呈的文化里。路边汉服起舞,无人机拍照,人人摄影师抢角度;小舞台,小歌唱家亮歌喉,童音拍惊堂木说书……都像雨果所说那样,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所以都是有故事的人,都生活在五彩缤纷的故事里。
我有好朋友,中年时就相约,退休后,去拜蒲松龄,去仿蒲松龄,在山野乡村设茶待客,听讲故事,再作文著书。其实,人生,过去,今天,人人有故事,天天生活在故事里。
我已奋斗到蒲松龄的年龄, 我比蒲松龄幸运,赶上好时代;幸福,无忧无虑,可惜却还没有半点成果。惭愧呀!上帝呀,我当向你再借500年,可以吗?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