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炎方(湖北)
进城后,略有赢余后,我就开始自费订阅地方党报。每天走过门房收发室,他们随手拿起早就单放一边的《荆州日报》《荆州晚报》,热情地递给我。旁有高朋羡慕:“蛮有味哩,花了几个钱,便专而有之,享受正县级待遇哩!”
我一瞠,悟过来了。我们学校地直、市直,曾是副县级单位,曾经努力达到了正县。单位订阅本市党报仅几份,校长书记一份,阅览室一份,再就是我平民百姓一份。行政楼三楼的阅览室一份,要供全校师生员工2OOO多人,且远离教学楼,双休日不开,看报不及时,不方便——干脆自费订了一份,安逸。
前些年写点东西,全国多家“语文”专业报刊长年不断地寄来大长牛皮信封,盖有大红长方形印章“赠阅”。全国中语会刊《语文教学通迅》、会报《语文报》赠阅十几年;有几家不“赠阅”报刊,竟寄“赠阅”汇款单。目的都是要优化“作者群”,我也就没订什么别的了。
上海《语文学习》封面语说得好:“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的,语文老师不光死啃课本,也不光看语文报刊,还要看生活,看天下,兼而收之,并而蓄之;那么,千万别忘了先看看我们楚文化繁衍滋生的本市《日报》《晚报》哩。
计划经济时代,等级森严,县团级才能看到《参考消息》……时代发展了,进步了,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面前,差不多人人平等了。“物质们”“精神们”既然花枝招展地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就要张开双臂敞开胸怀去迎接。穿衣吃饭之外来点精神的,散步聊天之后来点与时俱进的,“阳春白雪”之间来点下里巴人雅俗共赏的,海阔天空之余来点现实的本地的,燃烧释放之下来点吸收的加油的——我选择了《荆州日报》《荆州晚报》。
《日报》《晚报》几经改版,已由纯党报机关报越来越大众化了,在多时事政治、会议领导的“乡气”“政气”“党气”中,在坚持党报严肃性、正统性的同时,增添了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等五彩缤纷的都市风情,其中《人生百味》《荆江》《章华》《印痕》《行走》等等,既有大众口味,又有文化品味,还有地方风味,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同时,有些栏目相对稳定,像《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像《人民日报》的《大地》一样,坚持,便成了品牌和风格。
《荆州日报》对“作家型记者”“记者型作家”的飘扬,大大提升了贵报采编人员的整体档次。很多学富五车而又胸怀大志的编辑记者都不满足于“写本报”了,而到外面去闯荡,争创省级或国家级成果,留下“本报”让新人新面繁花似锦……
有钱的开豪华奔驰,住总统套间;舍得时间的,麻将扑克聊家务。我们小不点常说要讲究生活质量,提高自身品位,那就来点实际的——挤一点烟钱酒钱和牌钱,买几本书吧。当年我自费订了《荆州日报》《荆州晚报》,还自费订了《江汉商报》《荆周刊》,一直订到前几年,在人民网公开发文“向xx等纸媒朋友道歉”。那时,吸天地之精华,嗅众媒之墨香,就尝到了各色美味佳肴。还非常感谢王浩、束继泉、柳红霞、叶俊、王默、伍美菱、曹哥、邹大正、赵宗泉、雪山网狐、顿攀等,培养了我,重用了我,提拔了我,成为专栏作者、特约评论员。
既入耳国事天下事,使人开眼界,扩胸怀,壮筋骨;又入耳家事身边事,则使人知冷暖,丰情感,多血肉,求真务实,更忠于热爱。
别说什么正县、副县的干部级别了,只要活出自己的味,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许就真会“卑贱者最高贵”哩。
你也想试试看?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