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则是心情,是良师,是向导, 是灯塔,是阳光,是阶梯,是望远镜, 是种子;让我们陶冶出闲情雅趣,指导我们走向成功,帮我们找到智慧的源泉,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明天,让知识在我们心间萌芽,为我们照亮人生的旅程,让我们通向辉煌的成功。
于是,在我看书写作累了的时候,就出门去走走,去看看。几乎天天都有宝贵的镜头跳入我眼帘和手机,让我看到周边人群的阅读新常态。加之前几天拍到的儿童走路看书,一直没有答案: 为什么?现在前后勾连,就珍贵无比了-------传承,影响,感染,熏陶。
荆州晚报柳红霞副刊曾刊登我的一个整版镜头照片并配几句文字。现在与大家分享,可惜发不好照片,只有增加文字。
镜头一
自家门口,老人在晒太阳,看报纸,翘着二郎腿,神情悠闲自得。暖洋洋的冬阳里,老人背光,保护眼睛,怕被“金子”照花了,埋头读杂志。老人90岁,清瘦,坐在门前照看他的小店,全是牢实耐用的“劳保产品”。我每次从他门前经过,总见他在阅读:以前是“参考消息”,后来是“楚天都市报”,再后来是月刊、旧杂志,从没闲过。大朵大朵的泡桐花落在他身上、脚下,烘托他大美人生。
真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每次总要在他旁边站一会儿,选最佳角度拍一张照片,然后给他竖起大拇指,表达无限敬意。
镜头二
小区路口,收破烂的三轮车上虽然还空无一物。可能觉得喊太早,打搅别人了,干脆停下来阅读,躺在三轮车上看书,看旧杂志,寻找另一种收获。早就准备好的书报,阅读成了习惯哩。
镜头三
五一路旧书屋,内容非常丰富:工具书、古今中外曾经的畅销书、旧杂志等。门前长期有两长排椅子,一天到晚都对坐着两排老文人。有人看书,有人聊书。
太阳公公在西天红脸红天下,也想看看五一路旧书屋。一个中年人仍在啃厚厚的大部头“苦难辉煌”。见我拍照,他放下书告诉我,这本书用对比方法写得很动人。这是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历史著作。全书50多万字,以充满激情的笔调纵横捭阖地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四股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的猛烈碰撞。
他说,这本书告诉我们,不仅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肩膀之上,更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肩膀之上;抗击外族侵略,要勇气,更要智慧。
镜头四
北京路内侧,一阵轻音乐飘来一辆残疾人专用车,男人扶车前行,脸上洒满阳光;脚一甩一甩地----哦,男人也残疾。妻子坐在车上,正神情专注地阅读杂志,沉浸在故事的王国里,脸上泛着幸福的红晕。路旁、树上,红叶李、紫玉兰、红叶罗兰,各种花草都拼尽了红,怎么就没她美得白里透红?
镜头五
我们小区内,一个3岁小女孩捧着一本书,边看,边走。大步匆匆,既要顾及安全,又从没放下书本。所有人都给她让路,所有人都停下脚步,欣赏她,啧啧称羡,转身回望她,像敬重皇上、公主;口里反复着:这娃儿以后不得了----这是新常态中的小太阳,这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和骄傲。她母亲后调省城,但她3岁小女孩捧着一本书看的样子,永远定格在我眼前。
话说六
沙市一中教师李萍问我在拍什么,哦,拍读书镜头。她说,她姑娘从小喜欢看书,小学看了几十本,初中看了几十厚本,高中又是几十厚本,个把星期就是一本;积累非常雄厚,所以高考非常顺利。姑娘很乖,见我就喊肖伯伯。
初中时,母女般般苗条般般高,分不清母女;高中时,女儿渐渐高出了妈,越发可爱。哦,她除了厨房营养,还有书,无忧无虑,身心都在长。
近两年,全国进博物馆和图书馆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大量增加。我在沙市看中国,我从沙市街头阅读知中国。本文只是几帧剪影,捧献给您。(肖炎方: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在线会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