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许亚南: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既是经济贸易,也是文化传播,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对如何加快推进中医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许亚南介绍说,自《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走出去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中西医文化差异巨大。中医以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临床经验对病因和病理进行解释,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作为治疗手段。西医作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医学,更多借助医疗仪器和实验室对疾病做出判断。“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多建立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中西医诊疗理念和诊疗方法的差异,阻碍中医药的推广。
2.中医药服贸壁垒众多。各个国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通过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绿色壁垒等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药产品进口。即使进入国外市场,还要经过长期的实验和临床检验,并支付高昂的检验费用。此外,中药产品在许多国家治疗中被限制使用,或是把中药定为食品而非药品。
3.中医药服贸人才缺失。目前,中医药专业人才往往缺乏国际贸易运作能力,而国际经贸人员往往又缺乏中医药专业知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且多局限于英语和日语,其他语种几乎空白。
4.中医药服贸标准欠规范。尚缺乏全面、规范的国际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缺乏国际化适用中医药教育统一标准、全球中医药市场人员职称认定权威体系;缺乏中医诊所国际化统一标准;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产品出口标准。
针对当前我国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许亚南提出以下建议:
1.依托软实力拓展服务贸易。中医药贸易应从单纯的医和药的出口转化为依托教育、科研和文化等软实力的出口,结合影视、音乐等传媒形式进行推广。充分利用驻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孔子学院,将中医药服务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
2.加强中医药服贸引导。组织协调商务、中医局、食药监、农业、林业、海关、检疫、税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加强政策条款研究,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建立政策保障,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鼓励中医药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国家遴选并帮助有条件的优质品牌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同时,加强国内中医药管理,对破坏中医药形象的违法行为,加大惩戒力度。
3.培养中医药服贸人才。一是联合培养。鼓励中医院校和国内外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多语种面向不同国家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增设学科。高校要针对新业态及早布局,增设中医药服务贸易专业学科。三是加大培训。对从事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人员根据其工作职能进行分类培训,切实增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4.建立中医药服贸标准。制定统一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建立标准化中医药对外教育课程。完善国家中医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标准和外国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标准,制定中医诊疗国际规范标准,推动中医药国际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此外,根据国际贸易实况,将中草药、中成药、中医保健品按食品要求制定出口标准,同时积极推进中草药、中成药研究,逐步以药品标准融入国际贸易。
成都易正堂中医馆网宣办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