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记者罗国芳)“适度接触微生物可能会降低人们罹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这一被称为“卫生假说”的概念已经盛行了几十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机构的最新研究对这一个假说提出了挑战。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干净”的实验室小鼠相比,从小暴露在高传染性环境中的“野生小鼠”并未比前者拥有更强的过敏免疫反应能力。
研究人员把基因相同的实验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是在半自然条件下饲养,从出生起就暴露在丰富的微生物环境中的“野生小鼠”;另一组则在典型的“干净”的实验室环境中饲养,用以比较两组小鼠的过敏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表示,“野生小鼠”的免疫系统环境更接近于人类免疫系统环境,希望借此能更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真相。
此前研究认为,一些感染可能会减少生物体对过敏原的炎症抗体产生,并在过敏反应中改变T细胞的行为;肠道中的“好细菌”可能可以“关闭”掉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反应。而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基本上没有观察到“野生小鼠”的抗体反应发生改变、或T细胞功能发生有实质意义改变的证据;也没有观察到由肠道中的“好细菌”引发的抗炎反应“关闭”掉过敏免疫反应。相反,“野生小鼠”暴露于过敏原时,出现了强烈的病理性炎症和过敏反应迹象。
该论文作者之一、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微生物学、肿瘤和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乔纳森·科凯特说,这有点“出乎意料”,它表明人们平时说的“肮脏的生活方式会阻止过敏发生,而干净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引发过敏”可能并不是一般性规律,而是只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才会如此。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过敏产生机制的理解,也可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该研究结果提醒人们,普遍和广泛地接触微生物可能不会产生人们希望的明显增益效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