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医疗保健 >

成都易正堂讲中医故事:悬壶济世的来历

2018-03-09 | 来源:健康报
小字号

中国把医生开门坐堂,为病人解除病痛称为“悬壶济世”。这是人们对医生的一种赞誉,是古代称赞医者治病救人如同救济世界。医生学成,正式开始为人诊治疾病称作“悬壶”。医者仁心,医生终身尽力以医技普济众生,便有悬壶济世之说。“悬壶济世救苍生”也是医生终身的奋斗目标。

那么,“悬壶”的说法有何来历呢?其实,这个“壶”应该是“葫”,是指“药葫芦”。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果实,外面是坚硬的壳,把中间的瓤掏空后,就成了一个绝佳的容器。在古时候,很多医生尤其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摇铃郎中”,总喜欢把药装在葫芦里,方便携带,为人们治病。慢慢地,“药葫芦”就成了医生的象征。

那么,医生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葫芦呢?《后汉书·费长房传》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汉朝时,集市上有位行医卖药的老翁,他店铺前悬挂着一个葫芦。等到集市过午散去的时候,老翁便化作一道青烟,钻进葫芦内。集市上的人都没有看见过,只有管理市场的一个小官员费长房在楼上看到过。他感到十分惊奇,自此便更加留心观察。

费长房发现,老翁给人看病十分灵验,且药无二价,从不欺人。费长房知道这位老翁绝不是等闲之辈,备好了一桌酒肉饭菜,恭候老翁。当老翁从葫芦内跳出来的时候,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拜师求教。老翁见费长房诚心求学,就告诉他说:“你明天再来,我带你到葫芦里去看看。”

第二天,费长房如约去拜见老翁。老翁领他一同进入到葫芦里。只见葫芦里风景如画,有山水有田野,到处生长着贵重药材。还有许多侍从精心地打理着药材,并把采收的药材制成丸散膏丹来备用。原来这老翁是管理天下药材的神仙。

后来,老翁收费长房为徒,带着费长房隐居于幽静闲适的山林之中,并将自己的医术传授予他。当费长房学成医术后,代替老翁行医治病,老翁就云游四方去了。

费长房行医时总是将一个葫芦挂在身上。自此以后,行医之人纷纷模仿,都用葫芦当作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用药如神。百姓们也认为医生给人坐堂看病,就像是神仙来凡间救济世人,解除人间痛苦,从此,后世就把中医开业称为“悬壶济世”了。

成都易正堂中医馆网宣办 选自网络
 

(责编:sccsbbs)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贝达药业注射用MCLA-129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 吃大蒜、番茄、木耳能抗癌?真的有抗癌食物?
  • 谁教会你随便吃抗菌药物?
  • 我们距离AI养老还有多远
  • 应对老龄化,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
  • 导致晕车的脑细胞找到
  •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要点
  • 五位养老院院长经营自述:这不是一门赚钱的生
  • 免疫疗法产业“井喷”:精准医疗基于临床需求
  • 科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新研究结果挑战“卫
热门排行
  • 1当男人来到化妆品柜台
  • 2周蓬安:畸高药价是贪官们产下的怪胎
  • 3医院报告小纰漏暴露管理大漏洞
  • 4任性“医闹”需理性约束
  • 5吴建明:医院强制消费 伤的是人心
  • 6苗凤军:医院卖假药罚180元果真是按规定处
  • 7南京斯丹妮(国际)皮肤中心:一女子做激光
  • 8汉中同仁医院为啥没有同仁博爱?
  • 9护理工拉二胡唤醒“植物人”不仅是奇迹
  • 10浙江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大医院看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