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医疗保健 >

王克石:探讨中医“人体能量学导论”(2)

2020-01-22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2)阴阳哲学与能量哲学是一种哲学两种表述。

马哲说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太高深,我搞不懂。在自然科学里“能量才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动力”更为合适。阴阳学说与其十分吻合。“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道出了事物变化的道理。

阴阳理论的“阳”是富能量性的、活跃的、炙热的;“阴”是反之,并具有“物质化”倾向(积阴成形)。例如,古人把日定义为“太阳”,把太阳能定位了极高的位置。可想而知,即使在当代,能量利用空前发达的时候,太阳能依旧是最主要能源,动植物因太阳能生生不息,自然界因昼夜四季的变化有了寒暑变化,也产生风雨等自然现象。而相同观点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而中医认为人是“热水”结构。

动物的能量运行体系不是像汽车烧汽油那么简单,但它的运行不是无迹可寻的,体温的高低、血液脉搏的运动水平、水分含量、散热排汗、耐冷抗寒能力、生物化学等等无不包含能量信息,利用现象反推之,就能知道能量的变化、分布规律,这是一门科学,这点中医是走在前列的,脉诊、中药学、伤寒论和温病学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思路,其现代化依赖于现代医学的发展。

3)稳定能量体的形成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与运动如影随形(能量的运动的魅影,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自从生命体的诞生,能量体才形成了稳定的形式,又因生殖的传承而生生不息。“活着”是一个过程,通过生产能量维持存在,人体拥有吸收能量,转化能量维持存在的机制,这称为为“能控体系”。稳定能量体就意味着人体具备吸收营养物质、生产能量、消耗能量的整体统一协调机制。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维持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精巧的设计,通常认为最简单指标的体温,在诞生封闭循环系统后。动物进入恒温时代,因此很多能量规则被忽略了。如果研究变温动物,更有利于我们分析机体的能量体系及大五脏结构。

近代医学一直关于酸性体质还是碱性体质争论,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有定论,碱性体质属于阳性体质,酸性为阴性体质,碱性偏活性一点,其实人体里酸碱是共生的、互补性的。相较二者,生物酶才是更重要的,古人称唾液为“华池水”,主张吞津。因为能量开发两种,一种为酶化,二为氧化,这是后文。

人体是天然的散热炉,人体37度,待在37度的环境里却不舒服,就是因为人体无时不刻在散热。如果温度过低同样不好,将会导致身体运动机能下降。因此人体水热平衡是主要研究课题。而人体拥有着准确的人体能控系统(激素及神经体系、酸碱性),通过生物逻辑,协调ATP、氧气、水分等各方面的平衡,依赖于寒热的识别。

4)“活体医学”与“死体医学”

中西医的根本区别在于“活体医学”和“死体医学”,未来的医学一定是中医的理论体系(进化版)加西医的研究手段。

中医是从导引按跷、气功等演变而来。更多的是活体研究,由感觉、刺激反应性、自然现象理论总结等方式形成的。“人体活性”是中医研究的基础,

西医则是由解剖和化学研究形成,以物质为基础,同时依赖显微技术、成像技术、化学技术等手段的进步,逐步形成病菌认识、解剖、基因、物理化学技术等现代医学技术。在微观研究上,西医是先进的,但一直受制于“形而上学”限制(一直在物质上找原因,现在开始分子医学的查找),对无形能量缺乏认识,生物逻辑存在缺陷。

作者:王克石 上海绿地集团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贝达药业注射用MCLA-129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 吃大蒜、番茄、木耳能抗癌?真的有抗癌食物?
  • 谁教会你随便吃抗菌药物?
  • 我们距离AI养老还有多远
  • 应对老龄化,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
  • 导致晕车的脑细胞找到
  •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要点
  • 五位养老院院长经营自述:这不是一门赚钱的生
  • 免疫疗法产业“井喷”:精准医疗基于临床需求
  • 科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新研究结果挑战“卫
热门排行
  • 1当男人来到化妆品柜台
  • 2周蓬安:畸高药价是贪官们产下的怪胎
  • 3医院报告小纰漏暴露管理大漏洞
  • 4任性“医闹”需理性约束
  • 5吴建明:医院强制消费 伤的是人心
  • 6苗凤军:医院卖假药罚180元果真是按规定处
  • 7南京斯丹妮(国际)皮肤中心:一女子做激光
  • 8汉中同仁医院为啥没有同仁博爱?
  • 9护理工拉二胡唤醒“植物人”不仅是奇迹
  • 10浙江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大医院看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