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经筋的“痉挛体系”是构成体表经络的主体
如果说研究经络,就要先找到经络。这能在导引术中找到答案,笔者对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术进行研究,这很准确的找到经络的路径,这里简单看一下八段锦中“左右射弓式”,你们可以准确的在里面找到手太阴肺经的位置和巡行方式。但它与内脏的联系比较弱,更多是形态的动作影响,内脏更紧密联系应该是经脉内容。
假说:这种模式和肌肉和穴位分布有关系,可以认为是穴位结构外伤性、阻滞性协同,在外伤或者按压导致部分地方能量不足,相临穴位就会出现协同现象,这种协同甚至会造成血管重分布,毛细血管的扩张。而人体肌肉的线性分布注定了协同是纵向的。但我们看到手臂与腿部,阴阳划分是不明显的,所以手臂与足部的穴位大多起串联作用,阴阳性不明显。
经筋主导的是人体吸收功能,与寒热关系密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痉挛,最新研究表明他与胆碱能(甘氨酸)失常有关系。在中医中,痉挛无论是在针灸、疲劳、衰老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最寻常的经筋调节就是“伸懒腰”,而在内经里就大量的描述了,哪一经生病产生的痉挛现象。“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而人死的“角弓反张”就是人体在调节吸收功能。
现代经络研究中,筋膜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基本等同于经筋的内容,尤其是其联动性方面可以成为经络的机械(物理)原理,可以做进一步研究。大网膜、小网膜、肌腱、筋膜等类实体就具有机械联动性,这些在脏腑联系更加重要。这与神经联动性同样是构成经络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血液分配机制”构成经络体表与体内联系的主体。
经脉也是一个经络形成的主要因素,既然经络可以达到实际效果,那么它就有一定的原因的。我们暂时撇去六腑不讲(为传化之腑、附属于脏器,也是运动之一),可以看到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以胸隔分为上下两部分,神经系统以第六节胸椎分为上下两部分,但股神经与腹部脏器,臂丛神经与心肺的关联密切些外,似乎不能成为其联系的可靠论据。
作者:王克石 上海绿地集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