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医疗保健 >

有关部门破除以药补医的结果为何适得其反

2017-03-02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作者:王光晨

有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

第一,零差率貌似是破除“以药补医”的政策,实则是“高定价、大回扣”这一非法竞争方式的倒逼机制。

在通常的情况下,包括药品在内的商品都遵循“采购价格越高、获利越多”这一正常的规则,但零差率政策颠覆了这一规则,禁止医疗机构获取药品购销差价收益,让医疗机构的药品进什么价就卖什么价,这就让公开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倒逼药企开展“高定价、大回扣”的非法竞争——因为,虽然“价格合理无回扣的药品”和“价格虚高有回扣的药品”都不能在明处给医疗机构带来一分钱的收益,但是后者能够在暗中给医生带来不菲的好处,而药品的销量取决于医生手上的那一支笔,因此零差率政策的结果是“价格虚高有回扣的药品”淘汰“价格合理无回扣的药品”,谁不搞“高定价、大回扣”谁就要被淘汰。

因此,颠覆正常规则的零差率政策正是“高定价、大回扣”这一非法竞争方式的倒逼机制。

第二,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貌似是降低药品采购价的有效做法,实则是“高定价、大回扣”这一非法竞争方式的保护力量。

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尽管已经“改革”、“完善”了N次,但始终不改其“假招标采购”、“真价格审批”的本质。尽管招标文件中一再强调要“明确采购数量”、“量价挂钩”、“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但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机构实际上就干了一件事——审批确定药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的资格和价格。由于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既不是药品的采购主体,也不是药品的使用主体,而且和药品的采购、使用和销售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也无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齐二药、欣弗),最终确定的大部分药品中标价格不是虚高得离谱,就是虚低得出奇,即便有部分药品的中标价格是合理的,但在医院实际订单的竞争中,最终胜出的都是那些价格虚高有回扣的药品。

也许有人要问:医院采购的药品价格虚高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就不怕遭到有关部门的查处吗?答案是:不怕!因为药品的采购价格(中标价)是政府招标定的,无论药品的中标价格虚高到何种程度,医院都没有责任。

也许有人要问:作为药品真正采购者的医院最清楚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为何不把药价中的水分挤出来归医院所有,任由药商用回扣刺激医生滥用药?答案是:有关部门认为,公立医疗机构只有药品招标办确定的中标价采购药品,只有“全省一个价”才体现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此,他们将公立医院通过自主议价降低药品采购价获利的行为定性为万恶的“逐利”行为和“以药补医”行为。

然而在实际上,无视不同医疗在药品采购规模、配送距离和回款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强制推行“全省一个价”,就像强制规定所有的人都穿一个尺码的衣服一样荒唐。而且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一样,盈利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允许医院通过自主议价获利,医院就有动力将药价中的水分挤出来,就会对医生收受药品回扣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反之,禁止医院通过自主议价获利,禁止没有公开的盈利,就必然倒逼医院默许甚至纵容医生暗中拿回扣,就会对医生收受药品回扣起到保护甚至是纵容的作用。

因此,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政府信誉为药价虚高背书并且禁止医院通过自主议价获利,实际上成为“高定价、大回扣”这一非法竞争方式最强大的保护力量。

四、日本和台湾的经验表明:破除“以药补医”,“堵”不如“疏”

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医药不分家”的传统,那么他们是如何破除“以药补医”的呢?与我国大陆禁止医院获取药品购销差价收益(零差率+政府招标)的做法恰好相反,他们允许并鼓励医院尽可能的扩大药品购销差价收益,具体内容为:

1、政府只管医疗机构的药品零售价格(医保的报销标准),药品的实际采购价格由各个医疗机构自主确定。

2、不限制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加价率,药品的零售价格与实际采购价格之间的差价收益归医院所有。

3、政府根据医疗机构的药品实际采购价每2年对药品零售价格(医保的报销标准)进行一次调整,高的调低,低的调高。

如果用一个“堵”字来概括我国大陆破除以药补医的思路,那么日本和台湾的思路就可以一个“疏”字来概括了。他们的效果如何呢?

日本自1974年采取这种“疏”的方式后,1975-1985年,日本药品价格指数下降了近50%。如果以1974年为药价基准,1982年日本的药价指数为75,德国为130,美国为170,英国为248。由于药价中的水分被挤的消失殆尽,根本就没有医生收受回扣的空间,“以药补医”就这样被破除了。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所有成员国卫生系统整体评价排名中,日本的卫生水平和整体达标成就均排第1位。

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也是一样。从1996年开始,台湾共进行了9次药价调整。就最近一次调整而言,约16700项健保药品中,调降约有7300项,调升约有2400项,维持原药价约有6800项,整体健保药价将降低60亿到150亿新台币。有学者对大陆的最近中标价以及台湾健保的给付价格进行比较,发现台湾药价普遍低于大陆。以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为例,按粒计价大陆卖507元,台湾健保给付价折合成人民币卖258元,是大陆的1/2。厄洛替尼、赛诺菲氯吡格雷等也是如此。由于药价控制合理,没有回扣空间,医生处方行为很合理,台湾用占GDP6.6%的医疗卫生支出却达到了84%的民众满意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德曼曾于2008年盛赞台湾全民健保堪称各国典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标将台湾列为第二名,仅次于瑞典。

以“疏”的方式破除“以药补医”为何能够取得如此令人艳羡的成效呢?其奥妙就在于只有鼓励医院尽可能扩大药品购销差价收益,方可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

允许医院获取药品购销差价收益,医院就有压低药品采购价的动力,就会底价采购;底价采购,就没有回扣的空间;没有回扣的刺激,医生就没有滥用药的动力;没有了药物滥用,药费自然就会大幅降低。
 

(责编:丁乾)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贝达药业注射用MCLA-129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 吃大蒜、番茄、木耳能抗癌?真的有抗癌食物?
  • 谁教会你随便吃抗菌药物?
  • 我们距离AI养老还有多远
  • 应对老龄化,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
  • 导致晕车的脑细胞找到
  •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要点
  • 五位养老院院长经营自述:这不是一门赚钱的生
  • 免疫疗法产业“井喷”:精准医疗基于临床需求
  • 科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新研究结果挑战“卫
热门排行
  • 1当男人来到化妆品柜台
  • 2周蓬安:畸高药价是贪官们产下的怪胎
  • 3医院报告小纰漏暴露管理大漏洞
  • 4任性“医闹”需理性约束
  • 5吴建明:医院强制消费 伤的是人心
  • 6苗凤军:医院卖假药罚180元果真是按规定处
  • 7南京斯丹妮(国际)皮肤中心:一女子做激光
  • 8汉中同仁医院为啥没有同仁博爱?
  • 9护理工拉二胡唤醒“植物人”不仅是奇迹
  • 10浙江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大医院看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