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浦发银行为例,其投入的数字人覆盖业务包括零售、公司、清算、运营等多个板块。基于数字人形成的数字员工体系,已实现数字财富规划师、AI培训师、数字文档审核员、数字大堂经理等20多个数字员工场景;交通银行则推出了姣姣和小姣两位数字员工“姐妹花”,应用技术包括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智能知识库等技术。
与此同时,IDC认为,数字员工不是替代人,而是做人的智能助理,其主要做重复枯燥的工作,让人做更有创意的工作,另外需注意的是,目前也有不少数字员工追求“高效”的交互服务,但缺乏共情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损用户体验,银行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农户可通过卫星办理贷款
除了小微企业主,农户同样是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群体。对于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最大的资产就是地里种的庄稼,以及对应的产值,但这个很难统计识别,银行很难知道农户有多少资产,不清楚他们的耕地到底产量多少,价值多少,这也成为农村贷款最大的痛点。
为了识别,有银行曾想过用人工线下地调的方式,但成本太高;也有尝试过无人机拍摄,但范围太小;不断试错和进阶之后,如今,有银行想到了卫星,这个太空里的超级无人机。
卫星遥感技术,相当于给农田插上一根“网线”,让土地里的作物种类、生长情况等都能联网,成为农户资产的证明,由此,农户就可通过卫星办理贷款。
以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为例,农户拿着手机在支付宝小程序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图上圈出来,卫星就可以去识别这块地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的区别,目前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
目前,以五天为周期,网商银行需要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判断作物所处的育苗期、拔节期或收割期等阶段,进而分析农户插秧、打药、追肥以及收割时期的不同资金需求,并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大山雀已累计服务120万经营性农户,为乡村振兴提供活水。
另外,平安银行也已连续合作发射了三颗卫星,搭建了“星云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卫星通信技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回传,从而为其授信。截至2023年6月底,星云物联网平台支持实体企业融资额超8000亿元。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打通”农村、小微金融最后1公里。IDC预测,到2027年,40%的G2000企业将通过低轨道卫星技术满足偏远、农村和高风险地区的网络覆盖缺口。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数据,各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覆盖率也将达到70%。
银行布局云原生架构成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银行利用云原生架构,构建核心系统或是承载关键核心业务场景,也在成为一种技术共识。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其率先发布金融业云服务品牌“建行云”,首批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中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开箱即用”的技术服务,其中业务应用类涵盖核心银行套餐、对公信贷套餐、数字化零售套餐、信用卡套餐、智能风控套餐,基础技术类包括金融研发云套餐、金融灾备云套餐。
IDC预测,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基于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支持安全可控与未来生态创新。
IDC认为,金融行业云原生,有利于将金融对安全合规、交易强一致性、单元化扩展、全链路业务风险管理、运维管理等行业要求与基于云定义的存储、多地多活、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目前覆盖了设计域、研发域、运行域、运维域、灾备域5大领域。
落地虽是大势所趋,不过就目前来看探索仍处于早期。根据报告,云原生在金融行业应用现状中,超八成主要用于计划实验和单点实验,14%用于局部应用,全面推行仅有2%,而进行优化创新的为0%。
金融级云原生是一个覆盖战略、组织、流程、技术和运营的全方位演进过程。IDC建议,要建立一套全流程、端到端、标准化的云原生交付体系,对于已经有丰富云原生应用经验的金融机构,必须要关注:高可用、高性能、业务连续性、系统安全稳定。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