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1万亿吨!东海之滨的这座岛如何一跃成为“世界级石化基地”
无数管道连接着巨无霸的设备,厂房星罗棋布,宛如一座未来的魔幻之城。这里便是我国首个“离岛型”石化基地。
8.4%!今年上半年,舟山市GDP增速位居浙江省第一位。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全省,是拉动舟山经济逆势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位于岱山县鱼山岛的绿色石化基地是舟山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去年,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重点企业——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石化)产值高达2300亿元,占舟山市工业总产值将近七成。刚刚出炉的1-7月份数据显示,浙石化累计加工原油1162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约1489亿元,同比增长4%,创造进出口总额约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耀眼成绩单的背后,岱山如何实现精彩蜕变?
近日,《浙商》杂志记者实地走进东海之滨,对岱山进行了探访。
一座钢铁城,国企民企强联手
沿着鱼山大桥向西驶进岱山县鱼山岛后,一座座储罐与炼炉从海平面浮现,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变得逐渐清晰。无数管道连接着巨无霸的设备,厂房如星罗棋布,宛如一座未来的魔幻之城。这里便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基地规划面积总共41平方公里,目前一、二期约23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已建成投用,重点建设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满负荷平稳运行。”浙石化企业发展部经理罗东升告诉记者,目前这里的炼油、乙烯、芳烃等产能规模位居国内第一。
今年3月22日凌晨3点18分,浙石化还迎来了令人激动的历史性时刻。“伴随着设备的轰鸣声,截至今年3月,我们原油累计加工1万亿吨。这不仅代表了石化基地的快速发展,更是直接影响了全球石化行业的发展格局。”罗东升说。
通过一组组数据,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含金量。这是改变产业格局的重大项目,更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然而,记者心中还有许多疑问接二连三地浮上心头。过去炼化行业以国企为主,这里首个以荣盛、桐昆、巨化等浙江知名民营控股的炼化项目为何被一致看好?大部分炼油加工对生态环境有影响,为何这里是绿色基地?
通过罗东升的讲述,我们了解到,这个炼化项目由荣盛集团控股占比51%,巨化和桐昆股份分别为20%,舟山海洋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股份占9%。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世界投资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
“荣盛的实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它拥有着全球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PX(对二甲苯)等化工品的产能,在民营炼化企业中,去年产值首次超越恒力石化,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在聚乙烯、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多个产品的产能上也位居全球前列。”罗东升谈到,今年3月份,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宣布以36亿美元收购荣盛石化10%的权益,溢价近九成。→一次性付246亿入股荣盛!中东土豪频频联手浙企意欲为何?这不仅是国际市场对于浙江民营企业的价值认可,也将让荣盛及浙石化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以及其他化工原材料的供应。
在国内的众多炼化公司中,桐昆和巨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两股力量。桐昆控股集团总资产、年销售额均超过1000亿元,涤纶长丝产能产量居全球之首,并且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版图横跨石油炼化、聚酯、涤纶长丝、新材料、综合投资等多元领域;巨化则创新氟化工,从最初只能生产基础化工产品,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氟制冷剂生产基地,再到如今跻身全球氟化工领导者。正是这些龙头力量的聚合,为浙石化发展吹来强劲的发展春风。
除此以外,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了解到,浙石化基地已完成环保投资161.3亿元,环保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7%,处于国内同行最高水平。环保工程和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废气、废水执行国内最低排放限值,开工以来外排废水、有害废气达标率均为100%。目前,还在推进投资近千亿元高性能树脂项目和高端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减油增化、延长石化产业链。
以强育强,培育石化相关产业链
背靠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这颗“大树”,与鱼山岛仅一桥之隔的岱山经济开发区受益于天然的石化产业承接优势,正聚焦石化产业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加快打造特色石化产业集群。
当记者走进岱山经济开发区内,发现一座岱山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厂房林立、道路宽敞,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这里原本坐落着四家船企,2021年时我们将这四家船企收购,同时联合荣盛等20余家合作伙伴共同投资80亿元在此建园。”卓然(浙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聚焦石化装备设计、制造、集成一条龙服务。
卓然(浙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事实上,卓然(浙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的母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是国内领先的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提供商,服务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众多大型企业,模块化及集成化的生产制造与供货模式是其巨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凭借着裂解炉模块化技术和整体模块化供货技术,可以将十分繁杂的化工装置进行模块化、集成化生产制造,并以组装供货的模式发货至甲方现场,不仅缩短了供货时间,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保障了设备运行安全。
“浙石化是石化产业的大龙头,卓然这些链主企业是小龙头,以强育强,构建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带动更多石化产业链企业发展,是岱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岱山县经信局副局长赵琪海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岱山引进石化产业链项目21个,全县石化配套企业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超67%。而在岱山经济开发区内,石化新材料实现产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0%。目前,浙江正在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绿色石化与新材料正是重点打造的四大万亿级先进产业群之一。可以预见,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溢出效应,将带动浙江形成重要的产业集群。
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
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这样的故事真实地在岱山存在。因为浙石化,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涌入岱山,他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穿梭在岱山县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蓝精灵”。罗东升指出,浙石化的落地,为岱山常住人口带来了两万余人的增量。其中三分之一住在鱼山岛上,三分之一在岱山,剩下的三分之一在社会面。
人口是最能反映发展活力和最有效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岱山人口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消费需求。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7年的77.22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88.97亿元,甚至连房价都跟着涨了起来,均价从七八千元涨到一万出头。
随着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业对海岛经济社会贡献力明显增强。2022年,岱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8.28亿元,同比增长7.5%。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也给市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其中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数据显示,岱山服务业从业人口占比已达30%左右。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岱山以大项目为牵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并用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增添动能,随着工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相得益彰,使得发展更有含金量,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岱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浙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记者:谢颖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院长(之一)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