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君 / 文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高层培训中心
被社会各界誉为企业思想家、企业教育家的宋志平先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现任“双料会长”。在40年企业经营的历程中,他曾担任过中国建材、中国国药“双料董事长”,他不仅是一位创造了将两家央企带到世界500强成就的杰出企业家,还是一位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总结、归纳经营管理思想的企业思想大家。近十几年来,致力于企业管理研究,输出中国式企业管理思想,先后出版了《经营方略》、《企业迷思》、《经营制胜》、《三精管理》、《共享机制》等21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深入研读宋志平著作,既了解了其带领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辉煌历程,也领略了其在战略、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体系,更发现了一位中国杰出企业思想家所具有的企业家思维的规律性特征,对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提升思维能力、治企能力和思想水平大有裨益。纵观宋志平经营管理思想和治企历程,主要有十大治企思维。
01
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即是指人们在思维时具有立足过去和现在、放眼未来的特性思维,其要义是基于对企业、行业和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分析,进而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思考,在对未来的趋势进行清醒认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思考采取何种策略。这是一切优秀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中国建材这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了宋志平是超前性思维的大家。2002年3月宋志平被任命为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经理, 此时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负债却有30多亿元,就在就任的当天,还收到法院要冻结账户的传票,企业经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上任一年后,他在听取专家意见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建材行业必将有一个几十年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如果公司要摆脱困境,进入行业前茅,就必须从普通装饰材料的制造业退出,进入占建材行业总收入70%的水泥等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带动现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建筑材料等其他建材产业。基于这样的超前思维,宋志平果断决定,将“中新建材”更名为“中国建材”,此举不仅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且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建材行业的格局,使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20亿,到2019年他离任时营收达到4000亿人民币,实现了增加200倍的跨越式增长,连续10年进入世界500强。
超前思维既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主观臆断,它是建立在每个人所具备的知识、经验、信息和思维水平基础上的综合判断与逻辑推演,这种判断与逻辑推演一旦形成,将会在每一个企业家心中形成强烈的方向感、远大的目标感,有了方向和目标,就会指引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因此,企业家在市场的搏击中,一定要具有超前思维,具有“远见”,方可达到“谋定而后动”的境界。正如作者书中所说:“只有站在未来的人才能影响现在,企业领导者就是站在最高处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即便经历风吹浪打,也不能阻挡远望者的视线。”
02
格局思维
格局思维是指一个人对事物认知范围的思维。企业家的格局思维是指企业家本人对企业相关事物认知范围的思维。企业家在格局思维过程中认知范围大,就意味着其格局大,企业家在格局思维过程中认知范围小,就意味着其格局小。
宋志平认为,格局是企业的时空观,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格局够不够大。为此,它曾专门撰文,探讨企业应该树立的四大格局,文章指出:“企业格局主要反映在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认知格局。企业领导要见多识广,了解市场情况、行业走势、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新变化,洞悉重大机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二是企业的战略格局。不同的战略格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制定战略时,既要锁定目标,也要确定市场范围,应是明确目标后,缺什么找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做什么。三是企业的工作格局。企业怎样看待资源,怎样制定分配机制,怎样处理环保、安全和效益的关系,怎样面对竞争者等,这些都是格局问题。四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格局。对待复杂问题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站在问题之上、问题之外看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把问题简单化。做企业需要格局,格局越大,企业就越自信”。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宋志平的格局观,主要包含领导的认知、企业战略、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这四大格局,对企业家提升格局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中国建材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水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历程,正体现了宋志平格局性思维的作用。
因此,企业家一定要树立大的格局性思维,在对企业问题进行思维时,善于将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国家、人类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为企业发展布出宏大的格局。
03
共赢思维
共赢思维即是在思维时体现出的“化小我为大我”的特性。企业家在思考企业生存和发展时,不是孤立地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只考虑如何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而是寻求为行业、区域企业做大做强的宏观战略与策略,然后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在相关方获益的前提下,获得自己应有的份额。
宋志平在谈到中国建材联合重组为什么成功时曾说:“在联合重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实现利益均沾。如果总算计别人,就没人愿意和你合作。”在业内,中国建材重组南方水泥时进行的“汪庄会谈”几乎人人皆知,这也是宋志平先生共赢思维运用的一个经典案例。为了推动联合重组,宋志平约占据了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的浙江水泥、尖峰水泥、虎山水泥、三狮水泥,他们这4家“掌门人”到西湖边的汪庄饭店喝茶。最终4家水泥公司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加入中国建材。宋志平在回顾为什么一天的茶局能改变东南水泥的格局时说:“‘汪庄会谈’的成功是共生多赢的内在逻辑使然。那天大家找到了一个共赢的切入点,找到了一个共赢的目标。‘汪庄会谈’被载入了中国建材发展史册。这个案例的核心就是融合包容,共生共赢,兼顾大家的利益。”后来的事实证明,以“汪庄会谈”为序曲的水泥行业重组推动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建材自身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全国行业亏损得以扭转,区域市场走出恶性竞争的迷局,地方政府也获得了应有的税源。这个各方共赢的案例获得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选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
当今市场,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占,与其时时想着把精力、手段、财力放在吃掉同行上,不如放在市场共赢上。各方共赢了,企业应得的那份自然会存在,同行业的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成为真正的竞合队友。如果击垮了竞争对手,既失去了竞争者,也失去了激励者。
因此,企业家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就,一定要树立“达己达人”的共赢思维,而不能用“损人利己”的独享思维独霸市场。共赢思维其实质是检验一个企业家能否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行业看企业,胸怀“利他人、利天下”格局与境界的试金石。正如宋志平在书中所说:“如果企业重组有什么真理,那就是要有共生共赢、与他人分利的思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