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出自《大学》的名言,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对于处世之道的总结。这句简洁而深刻的名言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要坚守底线。然而当下;网络暴力层出不穷,醉酒驾车屡现报端,不赡养老人时有发生,在肆意践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之下,社会运行隐患重重。痛定思痛之下,我们必须知晓道德“红线”、构筑法律“防线”,守住自身“底线”。
构筑法律“防线”,以法之刚守底线。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法律的刚性意味着明确规范,法律通过制定系列法规、法令和法律条文规范和制约人类行为,从而守住底线。法律具有不可侵犯的严肃性和严格的执行力度。它明确地界定了行为的边界,无论是在经济领域中对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约束,还是在社会生活里对违法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法律都毫不留情地发挥着其刚性作用。对于那些妄图突破法律底线、损害他人权益或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法律将给予坚决的制裁,绝不姑息迁就。它通过公正的审判和严格的执法程序,让违法者承担应有的责任,从而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公平原则。可见,要以法律之刚守住底线,不仅要制定法律制度,更要完善监管,织牢织密制度规则“笼子”,才能够筑牢法律“防线”,真正守住底线。
知晓道德“红线”,以德之柔守底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比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以柔性、更温和的方式约束着人类的社会行为。道德以其柔和而深远的力量,成为我们坚守底线的内在支撑。陶行知四颗糖果以奖代罚,包容让人知错就改;张英退让三尺化解纠纷,谦让成就历史佳话。这些传统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助力着我们遵循社会共识,共同构建社会底线。反观,当下有些人借助网络的隐蔽性,逾越道德底线,肆意地破坏着网络环境,如今的网络生态日益恶化,乌烟瘴气,恐怖,****,暴力信息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家园,道德红线遭受冲击。这就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国学教育融入教学当中,从娃娃抓起,将其转化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
如今,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生活在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要坚守底线变得尤为重要。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唯有道德浸润与法律约束的车轮同时转起来,才能不逾越底线,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蹄疾而步稳。” (李慎行)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