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财经调查》曝光,山西运城稷山县多个村庄斥资230万元新建的23座公厕长期锁闭,仅在领导视察或集体活动时“选择性开放”,村民被迫继续使用露天旱厕。
一边是耗费了国家财政资金建设而成的便民公厕,仅仅用于领导视察或集体活动,一边是便民公厕建成后本该拆除的老旧旱厕,当地村民在无法使用便民公厕的情况下,不得不继续使用。如此怪异之事,不仅浪费了公共资金,还使党的惠民政策打了折扣,凸显一些基层干部权力之任性,凸显改进干部作风之迫切,凸显形式主义危害之严重,凸显部分基层干部宗旨意识之淡薄。
正确用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修建便民公厕建设本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稷山县便民公厕却沦为迎检的“道具”和展示“政绩”的“窗口”,只关心上级能否看得到,却不关心群众能否用得到,考虑得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得失,而不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来服务人民,稷山县少数干部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就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滥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树立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而不是将领导和上级认可作为唯一追求。
改进作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稷山县的便民公厕外观精致、设施齐全,墙上还张贴着各种管理制度,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是打着“便民”的旗号修建的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其背后折射的是干部作风问题。这件事再次证明了形式主义在基层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治形式主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转变干部作风,要从制度层面铲除其滋生土壤,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抓实干,以务实的态度,将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解决群众需求上,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不忘初心、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是侵蚀宗旨意识的罪魁祸首。稷山县把本应服务于群众的便民公厕仅在领导视察或集体活动时“选择性开放”,就是宗旨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理想信念,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时刻警醒自己,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筑成抵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钢铁长城。(杨雄)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