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嫁女很热闹,也是很讲规矩、有礼节的。我虽然也是苗族人,但因在外的时间多,生平也只接过一次亲。
那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时我在三锹中学教书,学校有一位老师结婚,新娘是地笋苗寨的,派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去接亲。
新郎也是三锹人,就住在集镇场上,他们的风俗和苗族的不尽相同。去接亲的队伍中,以学校的老师为主,或许除了我是苗族,多数都是汉族,所以不少礼仪大家并不清楚,只有按部就班地察言观色、少说多做。
晚上十二点,我们坐着迎亲车队准时赶到了女方家。说白了,我们这样的接亲队伍,就是来搬嫁妆的,不过是“做苦力的搬运工”而已。
迎亲队伍中,一位代表(应该是男方家的长辈)几次催促女方家打发嫁妆了,然而主家似乎并不着急,在走廊进屋的大门口,摆上了“拦路酒”恭候我们。要想拿到嫁妆,必须得喝“拦路酒”才行。
入乡随俗,既然是规矩,我们只有按套路出牌。因都是年轻人,倒也不畏惧酒,接过满满的一杯酒就喝了下去。喝一碗酒、奉上一个红包,主家就递出一样嫁妆。
也许女方是大户人家,嫁妆实在太多,我们搬东西的人只有十人,这下可苦了!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第一次经历这样开心、刺激的场面,大家苦却乐着!
喝一杯、两杯,甚至三杯、四杯没事,但那满满的一锅子的酒,谁去喝呢?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敢主动站出来去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最后,我们商议,一致推荐最年轻的一位老师,他是外地人,平时酒量不错,米酒一、两斤不在话下。他也不好意思再推辞,真是“酒”高人胆大,撸起袖子,端起锅子,低下脖子,闭起眼睛,咕噜咕噜就一口气喝完了……看到旁边的人目瞪口呆,也让我们打心底佩服和感激。虽然走起路来都踉踉跄跄了,可他嘴上还说:“我还行,不醉!”
嫁妆一件件递出来,米酒一碗碗喝下去。我们来搬嫁妆的所有人,几乎都喝下了好几碗,终于,一个个摇摇晃晃地,总算把嫁妆搬到了车上……
过“酒关”还不算什么,在其中又被“打花脸”就更受折磨和好玩了!
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 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