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诗歌,“诗言志”“诗抒情”,质朴滚烫的字句却蕴含贺丙丁伯伯,对老同学的真挚情感。文字也没雕琢痕迹,白描手法却宛如电视专题片,让我们后人看到旧社会百姓苦难的身影。
“六十年代回家乡,陕西日报任总编。帮助我写诗作序言,诗选文选出了版。给我题写金字匾,贺丙丁文学艺术馆。”
一个我党新闻战线的高级知识分子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为何能够患难与共?通过贺丙丁伯伯上述这段诗词,让我体会出之所以张光前辈一直能够与一个农民诗人和谐相处,与他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有关。否则,也不可能,一步一步把贺丙丁伯伯培养成毛主席接见,而且享誉国内诗坛并且建立自己文学艺术馆的人才——“农民诗人文学艺术馆”堪称世界奇迹。
“张光同志,1929年11月出生在陕西省临潼县交口镇白杨树寨子村。1947年在延安走上记者岗位,先后在新华社西北总分社、东北总分社、辽宁分社及总社文教组工作过8个年头。 回到家乡陕西工作后,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过陕西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陕西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至今还任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是一位著名的老报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可以说,贺丙丁上述几段文字,都让我感悟得出张光前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赤胆忠心的革命理想与始终不渝地坚持跟党走,永远不放弃事实求实的革命原则与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至大的胸怀和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
“腰腿疼痛住医院,病情加重难回返。九月十五十一点,不幸逝世在西安。今生今世难见面,我心悲痛来悼念。祝愿驾云上九天,张光名誉万古传。”
黄土地孕育出上述“新闻泰斗”与“农民诗人”的传奇典故,更教育引导我们后辈人,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担起时代重任。尤其是“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上,群众才不会忘记我们,才会抒发出“名誉万古传”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句。
假如我们地位高,学识高或财富足的阶层,也像张光前辈一样对我们位卑言微的群众不离不弃,培养我们、引导我们,一步一步把我们锻造成像贺丙丁伯伯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会提前变为现实。
窗外,丹江泄洪,汉江奔腾着在哭泣悼念张光前辈,慢江的水写满了对前辈的怀念。我仅仅想说:前辈们我们会像你们一样,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敢于担当作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抓实干,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以火热的一线实践为舞台,让自己在实践锻炼中扎实稳健地成长起来。以此缅怀您们,张光前辈安息吧!
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张俊杰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