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后,乘车经荆北路,过三峡宾馆。有高朋讲“三峡宾馆”来历。当年,从北京武汉为“三峡”而来的大领导大科学家,不愿去宜昌。怎么办?在荆州修“三峡宾馆”, 吃,住,开会,研究……
荆州,楚都,三国古都,东晋第一,南朝第一重镇。1985年全国GDP排行榜: 1上海265亿 ;2武汉198亿;3北京165亿; 4荆州159亿……
确实,1960年代,宜昌远不如荆州。我们步行串连到宜昌,只有沿江一条马路,又散,又脏。70年代,杭州也远不如荆州。我隔壁朋友在杭州当兵,晋升团长,勤务兵前呼后拥,毕恭毕敬。转业时老婆去探亲拍板,竟然转回了荆州。90年代,青海省城西宁仍远不如荆州。直至开发大西北,西宁省城才一跃而起。
八朝古都开封没落了,人民日报曾连续跟踪整版报道<<开封为何不开封>><<开封何时才开封>><<开封怎样才不开封>>等。
八朝古都荆州也没落了。随着武汉的迅速发展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的作用更明显,所以荆州地理位置被忽略了,城市经济就逐渐变差了,在湖北省排第4,成了全国4线城市。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大荆州被一分为5: 荆门的京山、钟祥,还有天门、潜江、沔阳等。荆州是水袋子,很多重点建设项目不便在荆州投资。以至于前两年终于觉醒,振臂而呼: 湖北壮腰!现在人人皆知,精准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
有一年《荆州晩报•教育周刊》在荆州中学召开每年定期一次的评报会,那会开得紧凑而又和谐,中肯而又热烈。在座的都是官,校长,副校长,校办主任,政教主任等。我呢,狗屁也不是——自卑感又潜滋暗长了,捧头聆听,保持缄默。后来挨到有人点我发言,我才开口低调:我是东中最最普通的无名小卒 。
“你不是无名小卒咧,你是名人咧!”荆州日报社长潘言成,声情并茂地插话了,“本市市委书记,别的作者他可能不知道,但你肖炎方李昌林的名字他是知道的咧。别人的文章他可能不看,但你肖炎方李昌林的文章他是要看的咧。你们在《校园了望》发表的整版《市长,你能在荆州多呆几天吗》,他看了。先是欣然捧读,微微而笑。看着,看着,哑然失笑,最后摇头苦笑。” 他这一说,晚报总编饶正洲也接着插话。大家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会议气氛似乎到了高潮,给了关注社会的业余作者们极大鼓舞。
可惜那家报纸被封了。我们有愧于主编杨振红。从那以后,我确立了批评原则:批高不批低,批强不批弱,批大不批小。第一就是:批远不批近。
荆州号称为<<宰相之城>>。来荆州的官员,升迁很快,连续几年换几任市长,不利于荆州建设持续性发展。有些官员,刚刚搞清头脑,搞出点名堂,应请他连任,4年延至8年,以便他施展才能,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这些问题,我们人民在思考,上级领导也要多多思考。现在是年尾年头时,最好避免人事频繁调动。
(肖炎方: 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沙市区委常委对口联系的意见领袖、荆州晚报、荆州日报、荆州刋、江汉商报、荆州新闻网、楚网特约评论员,湖北省作协会员,入选湖北辞书出版社<<中国当代中教名师辞典>>、天津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入列<<儒家经济文化网>>主页名人。现在主写人民网。其中<<润物无声的五毛钱仪式感>>被十几家国网省网转载,<<三八之力可能不止半边天>>仅搜狐网阅读量就超40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