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首先说“勇敢”二字呢?因为一些国人由于不勇敢,提早谢世。大家在网上看到了大学生和研究生纵身一跃的新闻了吧。新闻媒体爆出了一些,还有没有被爆出的呢?因此,开学第一课,我就希望你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勇敢地活下来。人在世上走一遭,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宝贵生命。
第二、正确地树立死亡观。
关于死亡,在每一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都会提及。一些人害怕“死亡”,潜意识还是不勇敢所致,这与我国的死亡教育缺乏有关。我国死亡教育比较落后,现在要利用延迟开学这个空档补上这一课。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顾晋就建议:“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快死亡教育立法,积极营造尊重生命的科学死亡文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建立适合中国文化特色死亡教育建设体系,应当将死亡教育融入医学生的专业文化教育必修课,让他们成为日后死亡教育的教育者和推广者。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教材,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增加死亡教育实践性。”
本人从小接受的训导是“死亡”二字不吉利。这么一来,本人的思维从小就给教坏了。我们这个学期共同学习“逻辑”这门课,就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希望同学们从门课中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像人一样思维,像人一样思考。正因为生命宝贵,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死亡。只有清醒地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死掉,我们才会珍惜时间和生命,才不至于浪费光阴、游戏人生、放纵自己。
如果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死亡观,勇敢地面对死亡,在这次突发疫情到来之时,我们就不会惶恐不安。到目前为止,这次疫情中全国死了一千六百多人,有的武汉家庭死了几位亲人。像这样的死亡无法抗拒,因为病毒太凶险。目前人智和医药还不能降伏病毒,但是科研人员正在加紧攻关,活着的我们不必害怕,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人的智慧。
我在武汉这个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带,每天依然早起,仍然看书写字。为此,许多文友称赞我十分勇敢,是因为我对“死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去年我要为武汉两所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讲“职业道德”,为此,看了一些关于死亡的资料,还把日本电影《入殓师》看了好几遍,并勇敢地与火化师在焚烧炉后台握手。
第三,常怀悲悯之心。
君不闻疫情发生后,一些武汉人、湖北人在外地不受待见。实际上,这都是缺乏悲悯之心的举动,是儒家思想中民族集体无意识使然,直白一点就是被圈子文化所害。日本稻盛和夫说:“爱有两种:一是包含万有的‘大爱’(普遍的爱);二是只对自己的‘小爱’(自私的爱)。”窃以为,那些视同胞为异类的国人心中只有“小爱”,而没有“大爱”。譬如一些单位搞帮派、划圈子也是缺乏“大爱”的表征。如果某单位有成员与主心骨合不来,那些势利的、没有主见的下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迎合上司,拍领导马屁,就会自觉地形成统一战线孤立这个成员……现在还是回到传染病上面来。武汉是传染病的发源地,但武汉人和湖北人不是病毒的代名词。即使他们确诊为病毒携带者,他们仍然是人,我们要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向他们撒播人间“大爱”,不能搞地域歧视。正如武汉新任市委书记王忠林说,请领导干部把病人当兄弟姐妹。
以上第一、二方面谈的核心问题是“勇敢”,第三方面是“悲悯”,两者合起来就“剑胆琴心”。要想成为“剑胆琴心”式的人才,文学(艺术)可以给力。文学属于无用之学,现在你们在家要多读“无用”之书(含看影视剧),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人。昨天,我把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电子档已经发给你们,请你们用心看看,还有池莉的中篇小说《霍乱之乱》和电视连续剧《急诊科医生》等都可以找来看看或读读。
你们在家除了看文学作品之外,还要勤劳、勇敢地动手做家务事,如拖地、洗碗、烧饭等,不怕冷、不怕脏、不怕累。当然,还要知晓感恩,譬如给长辈添饭、陪他们聊天。若要培养“大爱”意识,就得先从“小爱”做起,爱自己的家人。等到正式返校后,还得爱同学、老师及学校花工和食堂工作人员等。
要言之,当下学习知识并不重要,像人一样活着,培养人之为人的品质才是当务之急。
最后,借用河南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的一番话与亲们共勉:“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同学必须真正地做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参与、共同承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我们相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张友文)
"双十一张友文':文学博士、副教授;自诩“双十一张友文”(参评“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学言说者”、自号“功不唐捐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学》等专著四部,受邀至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讲授“公安文学”43场次,并在部分高级中学和高校进行(公益)励志讲座数场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