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炎方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阳历4月5号前后。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一个时期,一个时节,且荆楚民间节期较长。有3种说法:前3日后4日,前10日后8日,前10日后10日等。<<荆楚岁时记>>没记“清明”。<<荆楚研究杂记>>则记: 荆州城内不作扫墓活动,因祖坟相距太远。附近农村只在“清明”前后到亲人坟上烧几张纸……
在岑河,在荆州,即楚国腹地,清明节明确划为“新清明”“老清明”,新清明在此之前一个星期。在荆州,另一个鬼节阴历7月15日“月半”和这一样,有“新”“老”之分,也有新月半和老月半。“新”都是祭祀刚去世的亡灵,“老”则是祭祀去世3年以上的亡灵。
中国民俗文化里,人在去世之后的第七天,它们会魂归故里,最后一次思念亲友,然后投胎转世。荆楚对亡灵很敬重,7天为一个期限,第一个7天为“头7”,祭祀一次。依此类推,一直到第五个7天,最后还要请道士做法事,放鞭炮,敲锣打鼓,烧香,焚纸钱,磕头,作揖,给亡灵开路,让他一路走好。
每到清明时节,你开车或坐车到任何一个周边乡镇,岑河、杨场、滩桥、资市、熊河、监利、八岭山,或公路丁字口、十字路口,在金晃晃的油菜花中,都会看见浓烈的清明符号,或者说是祭祀文化:长长的一根绳子上,系着一排清明纸幡,随风飘扬,五颜六色,飘着亡灵的魂魄,扬着后人的思念。
纸幡最开始出现是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期要避免挖掘,保护坟地,插上白纸条子做记号; 后来白纸剪成幡形,又发展成彩幡,则是对后人的标示,表明这块坟地还有后人; 再后来,有学者把它上升到“产权”的标志,就是说这块坟地是有“主”的!一般人则纯粹是跟着别人过节,表示哀悼,表达思念。一根竹竿挂一个纸幡,插在坟地上,一户儿孙插一个,插的越多,表明后人越多,人丁兴旺。
每到清明时节,乡下,坟地,就有拖儿带女的,成群结队的,五彩缤纷的人群去扫墓。她们搬着纸幡,有的虽然并没有哀思,像国外稀稀拉拉的队伍举着奥运会入场牌-----好玩;但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认识到,自己的祖先在这里,自己的根在这里。
岑河人荆州人或者说楚人“新清明”“老清明”之分,很有人性化。刚刚离开人世撒手人寰的,他还留恋人世,亲人们要提前要赶快去看他们,怕他们孤独寂寞,孤苦伶仃,陪他们说会儿话。他们即便是孤芳自赏着头顶上五颜六色的清明纸幡,随风飘扬,也会油然而生自豪的快感。
有人总赞美“老外”具有预见性远见性,我说咱们老祖宗的“新清明”“老清明”之分,就很有预见性。现代中国,越是发达地区,越是富裕人群,越要祭祀祖宗;有的甚至可以不回家过年,但要回家祭祖扫墓。往年,各大都市早在上一周末就错峰出行,形成祭祀高峰。
他们开着奔驰宝马,长途奔波,停在祖先的坟头地角,真正地光宗耀祖; 更多是回归祖先的怀抱,寻求片刻的安宁,对话,或者是静坐,人坟相对,万事皆空善不空;心心相守,心安理得贪不得。
当然,其中绝对要祈求祖先保佑。其实是在升华,寻求正能量,自己保佑自己,因为没有几个祖宗会教儿孙学坏的。
向祖宗默哀!
向疫情中亡去的灵魂默哀!
向祖国英烈们致敬!
向抗疫中牺牲的英烈们致敬!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