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之以心
好,他们不去,小不点我去。年前,我拎着囟鸡囟鸭去了。嫂子喜出望外,见面就说这些年光病,几个钱就是治了病,拖累了丹梅,对不起人,哪里都不来往。我安慰她说,嫂子,不是,不是,朋友们都在挂念丹梅,他们派我为代表,今天不是来了么?丹梅有气无力地说: “进屋再说,进屋再说,外面冷。”进了屋,他埋怨说: “肖老师从城里来,应该说点高兴的,怎么见面就叫苦呢?”他瘦高瘦高的,脸阴沉阴沉的,背好像还有点弯,是扛不起生活的重压,还是扛不起人际关系的重压?三个孩子读书,双胞胎和我儿子同学;老婆长年生病,中教二级的初级职称工资。写文章要起承转合,这家庭这人际怎么转合呢?
饭后,我倚着窗口看,树枝已经牵连玻璃,可惜都光秃秃的,打着玻璃喳喳地响。
第二年暑假我又去了,一样拎着菜,住了两三天。丹梅为陪我乐,引我到附近的野河去钓鱼。他们客客气气地陪我吃饭,看我喝酒,听我讲话。讲着,讲着,丹梅的热情复燃了,说: “看样子,还是要写呀,我这点本事还是不能丢啊。”他醒了!丹梅又盛开了!我乐了,喝!
酒后,午睡前,我总喜欢倚靠窗口看风景。玻窗敞开,知了成韵,我牵着青枝绿叶,牵着生命的力量,好像牵着朋友的手。丹梅会做学问,却不会混人生,比我还差,这是谁的错?
徐朝平局长曾跟我讲,他有一年出差去南方,顺便去看一个老师朋友,那个人又在那里怨天尤人。一个地方倘若不顺,换个地方仍然不顺,这多少就是自己的性格悲剧了。可丹梅并非傲骨凌人,傲岸不群呀。他哪里知道,有些俗人才可以相安无事;成果出众了,才华超群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不委屈自己去媚俗,人生之路就崎岖坎坷了。
余映潮,杨先武,他们具有崇高的威望,教育界政界,都会前呼后拥。可惜我狗屁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温暖友心的心。
梅开二度
前两年,他仍然写点杂感杂谈,可惜思想太老,没有市场。有回进城,请我吃万达。有回到沙市,又请我吃海盟,说是子女都搞的蛮好,没有负担了,要报我原来的好。
有回还专门送给我他儿子一本书<<虚无的质感>>,全国权威影评个人小集。我啧啧称羡,几次蠢蠢欲动,想写点东西,却都望而生畏,却步,不敢动笔。
后来他改写诗词,我又把他邀进了“荆楚文化群”, 天天在群里见面,只没有相互单@。
草木枯荣,岁岁如此。朋友丹梅,梅开几度更丹梅。 70古稀一般都是人生第二春,第三春,愿你伴着寒冬腊月雪,数枝丹梅出墙来。
批评不如建树
今天,本文,是因<<熊芳芳教学批评>>而起。有些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教学的批评争论,虽然能在批评争论中成长进步,不破不立,有破才有立;却远不如丹梅先生,不破也立,且立得响亮,永恒。就跟中国一样,从不批评任何国家,不侵略,不进攻,不伤害任何人利益,埋头发展自己,照样悄悄強大,且光明磊落。
30多年前,<<北京文学>>曾发过一篇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文章,引起全国性大讨论,历时数月。我们东方红中学语文组也讨论,由我归纳整理成文,发表在全国中语会报<<语文报>>头版倒头条,并加<<编者按>>,作为全国性大讨论的结束语。
此举对语文教学虽有点促进,但到底怎样多快好省?稍后,我又写过<<批评不如建树>>,不如像丹梅先生一样,建树立言。
有时公婆都有理
文化艺术教育都有种怪象,要在批评别人的強大中,显示自己的強大,增长自己的強大。我自己就有专门规矩: 批强不批弱,批大不批小,批高不批低等等。为什么不能像中国当年乡镇中学丹梅先生一样,建树立言<<常常是公婆都有理>>,竭力创立一种和谐相生,和睦相处,和平共兴,合作双赢的社会生态呢?
民之小事,国之大事,常常同理。强词夺理,更有强人夺理。
我愤慨。美国曾率十几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攻打朝鲜,这就是强人夺理。在美国强人面前,小国弱国哪里有理?美国多年来,要打倒了整垮了仅次于他的威协着他的兄弟盟友-----对手,他才安稳当大哥。
我叹惜,当年若没有中国的抗美援朝,朝鲜可能就没了。
我惋惜,丹梅当年竟被批趴下了。
我庆幸, <<熊芳芳教学批评>>中,录有她本人陈述反驳。因为文无定法,教学本身也教无定法,社会生态也更和谐了。(肖炎方)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