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把《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完成后,才开始写此推文。前几天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震惊不已,当天因为忙于其他事项,只记了一个大概,便没有及时“曝光”。现在稍稍得空,就得详细地铺展开来,为故事的主角给力,也给自己鼓劲。
每个人都会死的。那么,活着就要活得像个人样,把自身潜力充分地发掘出来。为了认真地活在人世间,精神支撑须臾不可缺。当下,不少人衣食无忧,却活不出个人样,惜也!无他,骨子里乏精、气、神。
我每天写作,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正常,因时间受限,并不是每天都公开推送。“双十一张友文”还是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因此,如果有触动内心深处的故事或情景,必须及时实录,并公开,才不愧为时代书记的名号。
几天前,遇到一应届生的爷爷和奶奶,自然聊起了学生的情况。我以为此生早被网上录取,正在等大学录取通知或通知早到手了,毕竟这孩子考了570多分。奶奶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说孙子连高考志愿都没填报,决心复读,还请求爷爷、奶奶帮他做其父母的工作,让他们同意并支持他复读。
刚开始,奶奶并不赞成孙子复读。借用奶奶的话说,我孙子比重点本科还高出四五十分,已经考得很不错,已经很努力了,不必再吃苦了。于是劝他说,再读一年太辛苦,不知复读一年会是什么结果,万一没有今年考得好怎么办?万万没有想到学生是这么回答的:奶奶,人生路还很长,不在乎晚一年;即使比今年考得差些,无怨无悔,至少我打拼过、磨砺过……
在决心复读前,此生还向父母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句。从此,让我下意识地想起了一伟人当年走出家乡的情景。在他离开韶山冲之前,在其父亲的账本中夹了一个纸条,上面手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何其壮也!也就是壮志凌云。
作者张友文自诩“双十一张友文”(参评“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学言说者”、自号“功不唐捐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学》等专著四部,受邀至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讲授“公安文学”45场次,并在部分高级中学和高校进行(公益)励志讲座数场次。微信公众号:gh_7b4e98b35f4e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