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秋天,我终于进了庙兴大队民办小学。
老婆的万县老家仍处于饥荒之中。老岳父,老岳母,每年过年下来吃住个把月,再肩背手提两百多斤大米回家去。有一年她弟下来卖榨菜,一次带回了300多斤大米。后来我又找老同学岑河粮管所书记何生金,用香油换全国通用粮票,寄,那就轻省多了。因此,我们家多年的粮食积累没有了,而且出现严重短缺。
我父亲熬过麻糖,老婆居然学来了,还把这手艺传给了好朋友周家珍、方锦玉等几人。晚上打夜工熬,每个月两天休息,就结伴走十几里去卖。说是卖,那时经济并未活跃,更未富裕,物质更未丰富,没有出现目前超市和小商店五花八门的袋装小食品。
我老婆她们也会找窍门,找到了湖乡小学门前,住宿的孩子们就拿米来换。在孩子们心目中,家里的米是无穷无尽的,就跟早年乡下人每天拎着一袋米去赌博一样,输了,赢了,舀一杯米。
老婆也拿一个杯子去装,去量。家里没有新杯,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歪瓜裂枣、缺齿破脸的,唯独只有岑河镇发奖的一个搪瓷缸子,雪白雪白的,上面印有鲜红的“优秀教师” 几个字。我叫她千万别拿去,掉底子,丢人。她笑起来了。她八百年不笑的人,一定有文章。我也曾暗暗奇怪,她这段时间对我怎么突然比原来和气些了?卖麻糖赚米了?我几次追问,她才终于讲出来。
学校门前禁卖零食,这是通例,规矩。门房,执班老师,领导,开头都和颜悦色地劝,后来就吼吼地赶。
有一回,老婆被别人赶,收拾东西,无意中被别人看到了 “优秀教师” 几个鲜红的字,别人马上改变了语气,问她是哪里的。她不好意思地说,庙兴的。别人就问庙兴小学有个肖炎方蛮有名,你认不认识?她难为情地低下头,不做声了。旁边周家珍、方锦玉羡慕地帮腔说,她就是肖炎方屋里的。别人不说了,不赶了。据说到麻林小学,到三岔小学,等等,何守圭们,肖开雄们,还在学校食堂里买碗饭端来给她吃。她就觉得,卖麻糖也蛮有味。
这一说,我感动了。春节后,在岑河镇办教师培训班,离我家较近,我就请他们来家里吃饭,报答他们的恩惠。
那时,有一回,全岑河镇小学3、4、5年级全体语文老师一百多个,来庙兴听我讲<<一个善于宰牛的人>>,而且组织者中师函授辅导老师王其然给予颇高评价。还有中师函授班,在一起学习,经常考试,露点锋芒……
蚂蚁爬到芦席上,高一篾片了,开始有丁点儿小名气了。后来,1993年6月民办转正,10月被调荆州地区东方红中学。年年评市级优秀,连续6年评优秀党员,我反复跟潘贤君书记申请,说不要了……
虽然后来荣誉多了,我仍不忘,仍终身回味:庙兴村民办小学获得的镇级“优秀”。
(肖炎方 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