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家乡,几朋友小聚。大家共同举杯,气氛热烈,友好。咪一席小酒,伸筷,拈菜。我急忙喊: 老板,加公筷!众人像电视广告一样,齐声“哦——”
紧接着,一朋友讲,前几天,一名人回家乡,被高规格款待,吃饭。名人说,我还很健康哩,可以不用了吧?于是,大家轻松,愉快,亲切,自然,都没用公筷。
这叫我想起,我有一回被邀往外地考察,团中市区级“长”字号较多。小车停一拐弯显眼处等人。我说,去找卫生间小便。一“长”说:“屙尿不看人,看人屙不成。” 我俩走进树丛,方便了。那以后,我跟朋友旅游,到服务区,急着跑卫生间,高大,亮敞,明亮,也卖味说:“某长说,屙尿不看人,看人屙不成。” 说说而已,谁敢不看人,谁肯不看人,随便乱撒?
后者涉及文明雅观,前者涉及生命安全,涉及众人甚至社会国家安全。
朋友讲名人不用公筷,我当时没屈从,没盲从。我说,干菜可不用,但汤菜一定要用; 不然,就个个都在里面捞菜,洗筷子。这一说,众人在“恶心”中也都警觉起来。老板当即加了几双公筷,我把它们分放在几盘。
当时有人屈从,可以理解; 不然,就是抬杠,作对。但事后,此后,切不可效仿。
餐前,用开水烫一烫碗筷,早已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但用公筷,仍没风行起来。我同聚者,都是本地颇有水平和见识者,尚且如此,其他乡村野老如何?所以还须继续努力。
用公筷是对自己的爱护珍惜,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是现代健康卫生的要求,是全社会的公认,是人类由生食到熟食,从手抓到用餐具以后的第三大进步。
无视用公筷,是无视人类新需求和国家新倡导,常常表现在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贵宾真正把自己摆在了“贵宾”的位置,可任意而为之。这是任意陋习。传播者则表明自己见多识广,也有点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若没人理性坚持,那一桌人可能都要热热闹闹地相互“洗筷”了。
过去,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作家深入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友好,亲近,亲密无间。现在早不是过去了。目的一样,方法措施则要改变了。
城市,公认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城市回乡村,应带回先进的文化思想行为,不应该扩散自己的陋习。不然,全村人都跟你陋习,那个“东施效颦”还得了?
(肖炎方 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