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场是一个百年古镇,荆州东南市郊最早的红色苏唯埃政府所在地,也是一个文化小镇。
退休教师杨清春长篇小说<<岁月留痕>>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她在杨场村九里芗首发。<<荆州日报>>副刊总编柳红霞率本市记者、诗人、作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前往祝贺。
茶话会由杨场村副书记杨光福主持。村书记邱龙讲话,热情洋溢,自豪无比,说这是杨清春老师的骄傲,也是杨场人民的骄傲。邱龙书记深知,虽然图书室里有些;但都是外地的,宏大的;但最吸引人的,最有兴趣的,还是本土的。
杨清春老师<<岁月留痕>>是一本非虚构文学,是作家的妈妈讲的真人真事。以杨场小垸子为中心,再往周边辐射: 花港、岑河、潘振桥、郝穴、雷家垱、沙市、荆州、公安埠河等,方圆50公里,全是真实地名。小说34章,写了4代人,从清朝末年一直写到1949年,灭绝人性的战争结束了,中国劳苦大众贫穷落后的时代结束了。举国上下一片沸腾,载歌载舞,庆祝新中国建立,给人无限光明和美好。小说真实美 、民俗美、环境美、人情美、劳动创造美、人物丰满美、歹命也凄美、大团圆结局美等,映出小说的现实意义——阅读过去,才倍感今天的光明和美好。
邱龙书记办实事,办好事,为全体党员每人买了一本,也谋了一本杨场人民可传子孙的精神财富。
杨场村书记热爱文化,热爱家乡,具有光荣美好的传统。上一任书记张中华,也曾舍得为全体党员谋书,谋本土书。
杨清春出第一本书《路漫漫》,举办茶话会。杨场农民腰鼓队自发前往祝贺,穿红着绿,载歌载舞, 一派喜庆。也是柳红霞呼朋邀伴,引来了本市各界文化高人。亲朋好友同学也都及时到场,议论纷纷,畅所欲言,好生羡慕,喜不自禁。杨清春爱家乡,恋亲友,写乡亲,还把和家乡女人们合影印在该书封底,乡亲们举着书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咱们上书啦!自从盘古开天地,乡下人几时上过书?咱们上书啦……
杨场书记张中华热情洋溢地说,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孕育了又一位文化人才;还和杨光福邱龙自豪地说,杨老师出书受热捧,标志着社会新潮流——普遍看重文化的时尚新心态。前些年某家修个楼房,个个咋舌头;后来遍地是楼房,谁还咋舌头?前几年某家门前停个小车,围满了人看,现在还有谁看?可这出书就比不好了,就连个个地位比她高的当年老同学,现在也只能既羡慕又自愧 : 谁还敢比呢?谁还能追呢?
再稍后,就是记录杨场为主的故事人物和风土人情,<<荆楚风情往事>>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因为任何地方的读者都没有杨场人读起来亲切。所以作者拖了两捆去。他抽烟,作者买了一条。车上宋远刚说,他肯定不得要。黄渊村书记宋远刚是后来才划归开发区,才跟他共事。他说肯定不得要,在较短时间内就如此透彻地了解一个人,并下如此定论,可见张中华廉洁性格突出鲜明的一惯性。
张中华说,我们杨场村,干部党员,一个人一本,这是资格,要舍得,还要勇敢,有担当。现在正在提倡号召全民阅读,个个都要读书。读什么书,读我们杨场自己的书。这书有杨场千年不变的风俗习惯,这一辈读了,下一辈再读。读本土故事,就是读中国故事。他说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又把那条烟拿出来,发给大家,说,这是肖老师的烟,人家帮我们写村史,专门写我们杨场的故事,还请我们抽烟,哪里有这么好的事?说得杨场干部党员人人高兴,个个感动。
这里有感情,有政策,更有原则。张中华在杨场具有崇高的威信,却并没有利用威信去胡作非为,仍然是这样亲切讲理,丝毫也不马虎。
杨场,过去生长了英雄,现在正在生长文化。现代杨场人已经努力争取,作为生态文明村保留下来,供荆州市民骑车,或乘公交车,来休闲娱乐。杨场人民,杨场文化,欢迎你们。
(肖炎方 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