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种模式并存。我旅游过河南省南街村,大集体,大企业,大平均,大富裕。前几天,我又随神州国旅,走进了西双版纳曼醒村。
那是一个傣乡古寨。古井,大榕树,菩提树,昭示着古朴。第一代民居吊脚楼已完全消失。大量第二代民居,竹木吊脚已换砌成砖墩,防蛇虫绕爬。少数第三代民居,则是完全的现代化的了,令人羡慕。
全村99户,423人。从读过汉语学校的人中,选出20个优秀者,作为村代表,接待旅游团。
我们跟着玉儿,参观,听讲解后,踏上她家,在缝可见底的竹楼上坐下,喝茶。她的傣族迎宾歌,别致动听。她不断给我们续茶,娓娓讲述傣习俗。听说我们是湖北的,说湖北民歌<<六口茶>>好听,又唱,我们大声叫好,热烈鼓掌。她就给我们倒酒,说进傣家,茶管够,酒管够; 又说,你们叫声越大,鼓掌越热烈,越热闹,我的工分就越高。队长在村里不停地转哩,哪里招待好不好,出不出彩,他一听叫声掌声就知道。哦,多么简单可行的好劳好得。
“记工分”是中国1960年代、1970年代的搞法,年终按“工分”分红。集体越富有,“工分”分值越高。当年最低几分钱一个“工分”,最高竟有一元多,两元多,相差几十倍。
同行谢正纯老师,说看见一家牛肉店,质量好,价格也便宜。我们跟去看,那也是卖钱,交村里,“记工分”。 这个傣村还在普遍奉行着这个模式,各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多劳多得。
那个玉儿说,好好干,明年准备修第三代房。
她们傣村,傣人,有众多美好习俗,我这里只讲两点。不要遗产,捐到寺里,寺既是学校,又是养老院。人死了,全村男女老少,一人去拾一把柴,堆起来火化,大火熊熊,友善戚戚,人心旺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她们,为乡邻,为族人,一人拾一把柴火,照耀着生生不息,照耀着代代相传,薪火相传,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种族、血统、文化精神永久传承,绵延不尽。
他们没有清明节,没有鬼节,没有8月15的月半寄钱。他们为民族,为人类,贡献,奉献,却丝毫也不占有,也不索取。
他们已经美好了过去,正在创建美好的今天,并向往着无限美好的明天。
这就是真正的中国民主,人权,奉行自己想奉行的模式,创造自己想创造的特色,快乐自己五花八门的快乐。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伟大中国的伟大包容。
(肖炎方 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