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一个旅游地方,赞助老板正在台上激昂慷慨地推销演讲,台下竟然吵起来了。
旁边有人劝架。听那咋呼声才知:你要么不说送,送了又收回去,这不是骗人吗?哦,是赞助方要把刚送给每人面前的1盒礼品收回去。
开局时,确实仪式盛大,热之闹之,给每个人送了1盒; 但接着说,买1盒送3盒。有人问,包括桌上1盒吗?回答肯定包括。那位勇敢朋友想,太贵,买不起,这1盒是稳得的了。可盒子大,豪华,金贵,里面只有3个小玻璃瓶;于是,取其精华,装入包里,盒子就抛弃留下不要了。几乎所有人都这么想。后面工作人员看见了,就上前,友好阻止,解释。争吵就爆发了。
表面上看,是勇敢朋友错误,不文明,在别人演讲时吵闹。实际上,是赞助老板错误在先,造成美好的错误,让所有受助者都造成错觉,以为那一盒真是送的。
想造氛围,不能用误导的方式方法。这种误导,无论客观,还是主观,误导越深,越难救回。那个勇敢朋友,不是大吃一惊,深感受骗了吗?当时他如果还怎样闹,恐怕你也无法责怪。那个赞助老板并没停下,继续演讲。说明此类“事件”绝非偶然,此前或曾发生过,那应该改正,改变措施啊。同时,他也并没责怪,只是工作人员好言相劝。
我们体谅企业家在这非常时期的难处,也感谢企业家对地方国家的贡献,我们更感谢企业家对旅游的赞助,对本土家乡的宣传。只是这一招,这一程序,着实需要调整,改进; 应再换“高招”“妙招” 。
古人倡导“责人先责己,恕己先恕人” 。目前已形成比较正确完美的思维:别人不好,不对,应该首先想想我自己。我哪里做得不好,做得不对,使他不高兴?使他会闹?这样,所有矛盾就止于此,就不再发展甚至高潮……
人们现在都欣赏“定力”,并希望练就“定力”,在极其尴尬复杂动乱的环境中,处变不惊,处乱不惊。其实这种“定力”,都是经过“应该首先想想我自己”这个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也许,那个赞助老板,当时就是这么首先想了他自己,反省检察了他自己,才得以内心冷静,外表仍然热情不减,活动继续,圆满结束,而没有不欢而散,半途而废。
遇事“应该首先想想我自己” ,别人就没什么,或很少不好,不对的了。
(肖炎方 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