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大臣傅恒才能平庸,但善于逢迎,颇得乾隆宠信。
一日,傅恒的哥哥病故,他急忙告假,回乡奔丧。傅家发出讣告,受吊三日。
没想到,除了亲戚朋友一一前来,当地大小官员、富贵大贾,甚至京都的很多大臣也来祭吊。乾隆听说后,对自己眼前的“红人”赞赏有加:“看来傅恒在朝野确实威望很高,就连他哥哥去世,人们都去祭奠。”
后来,乾隆让位于嘉庆,傅恒告老还乡,不久离世。受吊期间,傅家冷冷清清,几乎无人前往。乾隆得知消息后,疑惑不解:“当年傅恒的哥哥去世都备受世人重视,怎么他本人去世反倒没人祭奠呢?”或许乾隆真的老了,他不明白,在人治的社会里,所谓威信高且受人尊重,不过是官位本身而已,并不是坐在官位上的那个人!
许多时候,别人对你态度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所处的位子。现实中,位高权重者总是有人捧场、有人追随,而人微言轻者人们总是视而不见、避之不及。有谁真正尊重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一个卖苦力的民工,一个家徒四壁的下岗工人,一个妓女或罪犯呢?说白了,一个境况不如自己的人,就得不到你的佩服!
一直以来,在中国,“官本位”思想非常严重。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皇帝一个一个地换,但皇帝的帽子不会换,换的只是帽子下面的那个人。
也就是说,人们三叩九拜的并不是那个帽子下的人,而是那顶帽子!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喜欢把“官位”比作“乌纱帽”的原因吧。
体制内有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当一个人在台上说话管用时,无论是同事、下属还是服务对象,来表示意思的有,来表忠心的有,总之都是非常尊敬。
而一旦失去了权力,没有担任职务或者退休了,说话不好使了,曾经的门庭若市,就变得门可罗雀,表示的没有了,请吃饭的没有了,热情也没有了!
比如,单位一把手讲话时,大多数人都拿着本子和笔,认认真真的做着记录,看上去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
并不是讲得多好,大家多感兴趣,仅仅是因为他是一把手。虽然下属听得想睡觉,一点兴趣都没有,但还得拿着笔装作很认真的记。
而一旦他下台了,别说认真记笔记,恐怕连话都不一定愿意多听他讲两句,压根儿就不想搭理他。
这就是有些领导退休后,为什么会发出“人走茶凉”的感慨!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必如此失落。早就应该明白一个朴素而普遍的道理——人们之所以尊重你,不是因为你这个人有多好、有多牛,而是因为你坐的那个位子太重要了。
离开位子你是谁?实际上,无论谁坐在那个位子上,都一样受人尊重!(湖南省怀化市委网信办 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