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头之际,所有单位个人都要总结。近读《惜命的最好方式是清零》。我自豪,好久好久以前,就开始备忘“清零”了。
我终身懒惰,不记事。从沙市搭车到荆州上班,一上车就瞌睡,一直睡到终点太湖。再搭车返回,又到了东门外,时间不够了,赶快坐的士。
早晨睁眼就喊老婆,衣服在哪里。电视机一打开,就喊老婆,中午看的那个,什么台呀?什么名字啊?多少集呀?大事小事,螺蛳茅室,都问老婆。买东西,交钱,取钱,这个费,那个费,一样都搞不清楚,完完全全成了弱智。
但有一样不马虎,写文章;如果像那样,就完了;如果想什么,就记什么,那也完了,要累死了。
因为想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沉淀过程中,大脑里时时会迸发出相关情节、细节、联想、妙词、佳语、金点子等。如果这些不及时记下,常常都会一闪而过,瞬间即逝;如果要记,可又不在电脑旁,或还没打开电脑;于是老在脑壳里转,深怕忘了,那不也要累死了?
相传,古时候一个苕女婿,老婆生了孩子,去丈母娘家报喜。提着红鸡蛋,一路念着妈妈教的话,深怕忘了:您得外甥了!结果,路上碰到一大口子,跳过去,要鼓劲,口里喊着----哎得子嘿!结果就忘了“您得外甥了”这话,而一路念着“哎得子嘿”,一直念到丈母娘家。丈母娘看到女婿,特别高兴,问,有什么喜事,这么高兴?女婿早忘了妈妈教的那一句,而不停地说着“哎得子嘿”……
我也像那苕女婿,深怕忘了,走样了,变味了,“心记不如墨记”。
餐桌上,阳台上,客厅电视机前,到处都是备忘草稿本。
很早以前,中国人就喜欢“画句号”,而且要“画上完美的句号”。
公交车上,旅游车上,被窝里,原来都从包包中掏出备忘录;后来则改用手机,自带光明,不受时空限制。只写,不发出去,它也自动保存,而且还永有红色提示,叫你赶快处理。那备忘录就是一件事的句号,装鸡蛋的篮子,装粮食的仓库,装黄金的保险箱。
如此这般,大脑中,什么负担也没有,时时为“零”,像不拉货物的载重车,像不抽水的风车,轻轻松松,自由自在。
这样,就可以更好更完美地达到实现我的生存状态——简单,快乐!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是告诫我们,昨天再美好,也要着眼当下。雄鹰的翅膀,系着黄金,就冲不上天空;告诫我们要舍得放弃。“XX,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说不该要的,一丁点儿也不能多要。“丢盔弃甲”,是要逃命。“轻装上阵”,是准备冲锋……
都是说明,要时时“清零”,才轻松,才能大步向前。(肖炎方)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