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四川故事       云南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词曲家姜延辉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专栏
    •    周德文经济学家       苗凤军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化.旅游
    •    文化汇       旅游   
  • 社科
    • 网宣
    • 法制
  • 经济
    • 企业
    • 科技
  • 医疗保健
主页 > 名人专栏 > 肖炎方 >

考试作文得分技巧

2022-04-05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特别说明:我终身教师,不务正业,写点东西,退休后成为省作家;且写时评,和时代脉搏切近。另,作家、记者,离应试作文较远;有记者编辑孙永芳、苏菱,请我给她孩子讲作文,一两次,就效果奇佳,满分120,竟考118分、119分。我曾是中考作文阅卷组长,连续多年在报刊发文,美评本市中考作文命题;多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文,批评全国、湖北、安徽等高考作文命题。

我有学生王晓韵,初中毕业后,读高中,用我方法作文;读大学,用我方法作文;大学毕业,当老师,仍用我方法教学生作文。可见我方法,终身管用。

又近中高考,又有好朋友要请我讲作文,可我不办班,不赚钱。加之全球汉语开始走俏,全国中高考语文比例开始加重。我翻出20多年前的几篇,奉献给你,希望对你有丁点儿益处。

主题三大支柱:情、理、趣

现在对作文特别是应试作文的禁锢解放了,主题比较宽泛,更加注重思想的主体性和灵活性。但真正要应试取胜,还是要讲究正统性,在这三个字上下功夫——情、理、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之以趣。有的各取其一,侧重其一,有的几者合一,兼而有之。

情。中考作文以叙情为主,高考也有。就范围而言,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等;就对象而言,有父女情、母子情、师生情、同学情、邻里情等等。叙情要叙出真情和深情,朱自清《背影》的亲情,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爱情,都德《最后一课》的爱国之情,都既真又深。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了壮美和阳刚美之类,却没论及崇高美,所以李清照们也只吟了“凄凄惨惨切切”。亚里士多德却深刻地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诗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又说:“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中最高最深刻的一种”〔《生活与美学》〕。事实上,在整个中学课本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和宗璞《紫藤罗瀑布》中的悲情格外叫人怜悯,沈石溪《斑羚飞渡》的悲壮之举格外震撼人心。

所以,应试作文,若有悲情,更能成功。

理。高考作文以说理为主。现在命题越来越活,行文说理也越来越活,很有些古代的政论、史论、文论的散文味,又很有些叙议杂揉的随笔味,杂文味,既严谨辛辣又汪洋恣肆。

说理一忌平庸。理的新奇与高深,只有多读书本和社会,才能“春江水暖鸭先知”,才能“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理二忌枯燥。举例引用,可使说理充分;正反对比,可使说理深刻;要使说理文生动,毛泽东的法宝是喻证法。“我们脸上每天都有灰尘,都要洗脸。”——是该进行自我批评;“先生为什么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沉迷不悟的梦开始醒悟。诸子散文中的比喻比比皆是,荀子《劝学》几乎通篇比喻。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中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比愉说理多么精辟而又透彻。

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丰富多彩了,由过去单一紧张的工作,过渡到现在注重消闲娱乐,加之港台文化的影响,娱乐文化在大陆应运而生,迅猛发展。现代人追求:“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所以,除叙情说理两大主题外,“趣”迅速赶上且渐渐压倒了“知”〔即知识性说明文〕。即使是知,也是在趣中知,或在知中趣。当下,演艺地位下降,人们又摒弃了浅薄嬉戏,讲究理趣。看趣文,看娱乐节目,叫人开心,可开怀大笑。

不过,应试若作趣文,能让阅卷老师开心地笑起来,得分一定不低,也很难得高分。莫泊桑《福楼拜的星期天》中,个个人物都有趣,可谓写群体人物的散文极品,若真出现在试卷堆中,却很难评满分。因为可能的审美疲劳、偏见,还有评判者的审美古板,甚至认知不足和幼稚,总习惯于遇事都要讲个“理”字。我在村民办小学当老师时,成为镇语文中心组成员,去公办学校检查,竟见有老师在极有价值的作文后,大批:毫无意义!

情、理、趣,可三者鼎立,又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割裂。譬如“情趣”盎然,合乎“情理”,就是人民大众给它们分配组合的孪生姊妹。(肖炎方)

(责编:李伦)
相关新闻
  • 富人喝茶 越喝越清醒
  • 回味赞赏新官一把火
  • 黄晨灏是中国社会的良心网络小说作家
  • 抵制北京冬奥 只会三取其辱
  • 国家奖励 激励吸引力
  • 黄晨灏替成都讨要道歉呼认知
  • 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永恒主题
  • 请怀爱国心 再看抗战剧
  • 《岑河乡贤》竟也努力“镇级市”
  • 本土民情信息利亲民兴邦避大错
热门排行
  • 1人人相互尊老师是崇高新风尚(1)
  • 2可与人斗,不可与天斗(1)
  • 3两会有啥事 栏目命名语病须改正
  • 4结伴出游须四有 一友难求
  • 5湖北荆州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涂圣权,促推荆
  • 6洪山嘴市场监管所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计量专项
  • 7洪湖岸边叶道山 教书育人笔生辉
  • 8也谈近处,才是人生(2)
  • 9诚心赔钱 可他怎么也不要(1)
  • 108月15日,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日子(1)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黄晨灏< huangchenhao@sccsbbs.com >

儒 家 经 济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1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