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炎方
村群团年
网传,我村广场舞友群提前团年。一大群老中青,围一张大圆桌,个个如花似玉,花枝招展,亭亭玉立,玉树临风;服饰鲜艳亮丽,长长的桃红围巾,飘若朝霞,简直像火苗往上窜。再男女混坐,如浑金璞玉,又如金童玉女,金枝玉叶。他们都特爱歌唱祖国唱红歌。
心情有多美好,世界就有多美好。人人是编导,可随意创造舞台,随兴创设情景氛围,推出新高潮。
任何一个人一领头开腔,清唱,一人接唱一句;筷、碗、碟、盘,就是最好的打击乐器,就像扬琴、架子鼓,金声玉振,大珠小珠落玉盘。
任何一个人一领头起立,起舞,一人接唱一句舞,就是头脸、眉眼、手指、臂膀、腰肢,竟舞出千娇百媚,千姿百态,千红万紫,舞低杨柳楼心月。
《诗大序》:“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众人离席,把椅子推进去,围桌而圆,双手搭前肩,时而翘腿,时而一手搭肩,一手高扬仰望。“参差美”本具自然性,而“整齐美”更具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形成吉日良辰美景,形成“火树银花不夜天,良宵盛会喜空前”。
哲学家说,人生有三个基本觉醒:生命觉醒,自我觉醒,灵魂觉醒。这些村民舞友共同觉醒以后,所有参与者、旁观者、欣赏者、捕捉者、传播者、羡慕者、称道者,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专门镜头,是对准酒菜的。视频追光出彩全是人,全是歌舞,全是满面笑容,可掬笑容,笑逐颜开,笑靥如花。
曾经被嘲笑
有老外曾嘲笑我们,见面就问“吃饭没有”。
我骄傲地告诉你,可喜可贺,中国人早已解决温饱问题。虽然曾经注重,且还将继续、更加注重菜肴品、形、色、香、味;但现在做客,聚会,吃,已不是第一目的,极少甚至没人谈酒菜,都为感受氛围,追求文化,增长见识,展现才华而去。
古人曾经追求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诵而歌舞之。”庆祝太平盛世。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叹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用来指及时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与民同乐,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同饮者皆有“从”意。
今人广泛追求
《荆楚风情往事》,“陪十弟兄”“陪十姊妹”,都极有仪式感。机会难得,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看稀奇,个个都想趁机学乖。这“乖”现在早被淘汰了。
荆州市有个青年歌唱家,曾在全国政协唱过一个整场。前些年在沙市凯乐大剧院国庆联欢会上演唱,因为已经是朋友,我和昌林登台给她献花。后来,她在我们的聚会唱歌,真是天大的面子。那宴会,顿时增光增彩,增色增辉,蓬荜生辉。那时歌唱者太少啊。
《远方的家》侧重于地方特色、原生态味;《记住乡愁》侧重于家乡味、历史文化味;《舌尖上的中国》侧重于色、香、味蕾等。
现代聚会
今天民间聚会,无论哪种场合,哪个范畴,虽有宾主之分,基本没“从”意;都在“适合自己的圈子里散步”;都人人自主,个个创新。
文化知识普遍提高了,科技发达了,一个视频,传遍天下。人人都在创造新奇、闪烁、高品位,形式丰富多彩,丰姿绰约:独唱,独舞;接唱,接舞;合唱,合舞……以期留下“痕迹”,自得其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当然,更希望被众人转发,传播。
我们同学聚会,就曾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得人同此心,群情鼎沸,众志成城。
我有个老文朋“向爷”,给他老伴做80岁生日,就是一大家几代人,儿孙满堂,磕响头,背诗,唱歌,跳舞,说祝辞,谈畅想,新向往,做抖音。老寿星心满意足,喜得两眼泪汪汪。
推吃文化顶峰
我村广场舞友群提前团年,并没有移步换景,而是尺水兴波,始终围着大圆桌,透视祖国物质基础雄厚的大背景,围圆而歌,围圆而舞,围圆而乐。
“饮食文化”侧重于物;而“吃文化”侧重于“吃”。本文命题,选材,展现出当今中国民间“吃文化”发展进化新峰:由借悦别人之美,由听听音乐,喝点美酒,环境氛围感染人,娱乐人;到自娱自乐;到长见识,展才华,崇文尚德,自己创造美,又相互激发美,造出“众乐乐”;使个体生命、群体生命都饱满丰盈,美伦美奂;在平凡平淡中映现出小家大国和平,祥和,友好,高雅,歌舞升平新气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