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 周德文经济理论
    • 黄怡竞
    • 郭喜林
    • 蒲裕敏
    • 吴烈
    • 沈宏胜
    • 全球征文
    • 肖炎方
    • 名人汇
  • 在老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3)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20年了,岁月的风雨让老屋更老了,更旧了。但是,我对老屋的感情却与日俱增,经常在梦中看到挂在走廊上的那两个红灯笼,念叨垒在楼板枋间的那个燕窝 每次回老家,尽管老屋没有住人,可我们都要去那里看一看、摸一摸、理一理、坐一坐,一切

    2018-08-29
  • 在老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2)

    就我而言,对在老家要有自己的房子有着更深的体会。 我的家乡并不美,是一个名字很好听,却十分贫穷落后叫做南山的小山村。以前之所以努力读书,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脱离大山、改变命运。 我只有三姐弟,上有两个姐姐。当时家里实在是穷,只有一栋很不起眼

    2018-08-29
  • 在老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1)

    近段时间,人民日报荐读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在老家留套房?》很火,很走心,说得句句在理,写得段段动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扉,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在老家为自己留一套房子,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不是我胸无大志,也

    2018-08-29
  •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6)

    芦笙音域宽阔,乐声悠远,笙歌豁亮,令人回味;舞蹈干脆简洁,舞姿优美,步伐轻盈,让人陶醉。 随着芦笙手们弯腰拐脚,左右摇晃,系在芦笙上的红绸子飘带在空中上下飞舞,而姑娘们身着深蓝色绣花上衣、黑色裤子或裙子,捆根花带,戴着银冠、银圈、银环、银镯

    2018-08-28
  •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5)

    到了光绪年间,这里的吴姓出了一个大人物,发达之后回报家乡,个人出巨资将寨子通往附近各寨的道路全部铺上了整齐的青石板,从此,这里的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寨民们为了感念他,就将寨子的官方名字更名为新街了。不过,由于对火的恐惧,滥泥冲这一俗称至今仍

    2018-08-28
  •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4)

    芦笙堂是进行芦笙活动的固定场所。一般选在古木参天、地势平坦开阔的山间。当我们赶到那里时,早已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山坡上、树脚下到处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宽阔的草地上,由几十支、几百人组成的芦笙队伍,围成几个大圈,男的摇头晃脑卖力地吹、女的左

    2018-08-28
  •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3)

    锹里地区是靖州苗族和侗族居住的集中地,这里的苗侗人民除了语言有所区别外(其实他们苗话、侗话都能懂会说),其他的风俗全都相同,喝一样的米酒和油茶,唱一样的歌鼟,穿一样的服饰,过一样的芦笙节。他们相亲相爱、相互通婚、和谐相处,是苗不离侗、侗不

    2018-08-28
  • 苗侗芦笙节不一样的特色(2)

    在阿望的提议下,一伙年轻人砍来一些青竹,做成了竹笛,但笛声不像泉水的滴水声。他们就把几根竹笛合起来,几个人一起吹,这样,吹出的声音就像泉水的滴水声了。 可是,每次都要几个人一起吹,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大家就把几根竹笛捆在一起,一个人也可以吹

    2018-08-28
  • 8月15日,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日子(2)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

    2018-08-15
  • 8月15日,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日子(1)

    73年前的8月15日,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一场浩浩荡荡历时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如果从1931年算起应是14年),终于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在每年的8月15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既悲伤难过,又高兴幸福。悲伤是因为日本对我们造成的沉重灾难,高兴是因为我们终

    2018-08-15
  • 8月8日才是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2)

    实际上,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与西方父亲节的日期相比,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加便于记

    2018-08-09
  • 8月8日才是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1)

    今天是2018年8月8日,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认真想想,却极不平常,应该是值得好好纪念的日子。因为每年的这一天,是中国人的父亲节!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说过,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

    2018-08-09
  • 苗族奇特婚俗:洞房花烛夜竟然不同床(4)

    这就是苗族不入洞房、不落夫家的古朴婚俗文化。尽管结了婚,却不急于入洞房;虽然成了家,却不住在夫家! 在这段日子里,新婚夫妇在一起的时间是屈指可数的只有在到快过春节的时候,男方才接女方来打糍粑;只有在逢红白喜事之时,才请女方来做家务;只有在农

    2018-08-07
  • 苗族奇特婚俗:洞房花烛夜竟然不同床(3)

    正当母女俩面临危机时刻,年轻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来了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您老人家如不嫌弃我们苗家的话,我愿意接您上山,养老送终。您老人家不愿意上山,我们就帮您修一栋新房。 一席话,说得老人感动不已、热泪盈眶,但还是不肯上山。无奈之下,年

    2018-08-07
  • 苗族奇特婚俗:洞房花烛夜竟然不同床(2)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又要与伴娘一道唱着担水歌去井边担水闹井台,一路欢歌、一路说笑,这一活动往往要持续三、四个小时之久。 而后,寨子里的各家房族为新娘准备了筵席,新娘便与伴娘挨家挨户去领情,喝酒唱歌,好不开心。与此同时,新郎则在家中宴请客人,欢

    2018-08-07
  • 苗族奇特婚俗:洞房花烛夜竟然不同床(1)

    洞房花烛夜,这是人们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是一生中梦寐以求的时刻。可是,有一个民族的男女青年结婚了却不入洞房,看到这个标题,你或许觉得我故弄玄虚,在胡说八道吧。 其实,并非我无中生有,这样的习俗在苗族并不稀奇。在以往,新郎新娘

    2018-08-07
  • 苗族嫁女,最是那“涂红抹黑”的风俗稀奇古怪(7)

    歌声阵阵,你来我往,比拼才华,好不热闹!但在接近新娘出门的时候,主客们会马上转变歌鼟的内容,唱上马歌。主家唱:哪个先生看好日,什么时辰娘出门,几十几棚花花轿,什么恋轿是姻缘;六亲客答:看日不离钦天监,奇门盾上圆得强,三十六棚花花轿,蜜蜂恋

    2018-08-03
  • 苗族嫁女,最是那“涂红抹黑”的风俗稀奇古怪(6)

    这次接亲,让我们学校的老师终身难忘,茶余饭后,大家常常津津乐道! 苗族为什么会有如此稀奇古怪的习俗呢?这里有一个悲伤而凄美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美丽的苗寨,暴雨没日没夜下了很久,把村里的田园及村民全都冲走了,只剩下一对张家兄妹坐

    2018-08-03
  • 苗族嫁女,最是那“涂红抹黑”的风俗稀奇古怪(5)

    搬嫁妆的第一轮,喝过酒后,我和一位老师一起搬一组柜子。正当我们一前一后用力抬着往外移动时,一位身着苗族服装的年轻少妇走到我们面前来,她喊我的名字向我打招呼。放慢脚步,定眼一看,却是我初中的同学,出嫁的是她的侄女,她回家帮忙。喜滋滋的,原以

    2018-08-03
  • 苗族嫁女,最是那“涂红抹黑”的风俗稀奇古怪(4)

    苗族嫁女很热闹,也是很讲规矩、有礼节的。我虽然也是苗族人,但因在外的时间多,生平也只接过一次亲。 那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时我在三锹中学教书,学校有一位老师结婚,新娘是地笋苗寨的,派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去接亲。 新郎也是三锹人,就住在集镇场上,他

    2018-08-03
    • 首页
    • 上一页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 62页1226条

编辑推荐

  • 谢陈业竹师恩当年考初中学雷锋

    谢陈业竹师恩当年考初中学雷锋

  • 刘明权刘勇王浩送美名给平台

    刘明权刘勇王浩送美名给平台

  • 口红哪抵春联红

    口红哪抵春联红

  • 荆州双江楚剧团 传承非遗新精彩

    荆州双江楚剧团 传承非遗新精彩

  • 临空港警枫桥创建故事:远程调解(1)

    临空港警枫桥创建故事:远程调解(1)

  • 临空港警枫桥创建故事:珍贵的入园通知书(2

    临空港警枫桥创建故事:珍贵的入园通知书(2

  • 临空港警枫桥创建故事:脚 步(1)

    临空港警枫桥创建故事:脚 步(1)

  • <strong>临空港警枫桥创造故事:百姓心中的“枫桥”(</strong>

    临空港警枫桥创造故事:百姓心中的“枫桥”(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